第392部分(第3/4 頁)
,留下來就是等死,唯有拼命逃跑,或許還有希望逃出去。
他見李嗣源依舊在嘶聲力竭的大吼著,連忙上前將其扶住,大聲勸說道:“父親,別停下了,快逃吧,留下來也是等死啊!”
李嗣源父子二人原本是有戰馬的,不過一夜激烈拼殺,他們的戰馬也都戰死了,此時都是步行作戰。
正當二人準備拔腿逃命時,吳軍騎兵已經趕到,那些早就精疲力竭的晉軍士卒們,光靠著雙腿又哪裡能跑得過飛奔的戰馬。
很快,剩下的晉軍就在騎兵的衝鋒下被殺得潰不成軍,戰馬衝殺過處,只留下一片屍骸。
絕望,恐懼,哀嚎……
生路明明就在不遠處,然而卻顯得那麼遙遠;最終也沒有一個士卒能夠逃進山去,全部都倒在了馬蹄之下。
事實上,即便這些士卒能逃進山,他們也別想就此逃脫,因為在那裡,早就有一支三千人的步軍等在那了。
這是真正的天羅地網,沒有留下任何的生路給晉軍。
在晉軍選擇突圍的那一刻起,他們的下場就已經註定了;或者說,在李存勖的大軍被擊潰後,他們這支孤軍就註定了要覆滅。
而在這片滿是屍骸的戰場上,有一具屍體卻顯得與其他人不同,因為其他都倒在地上,唯有此人雖然死了,卻依舊站著。
這人身穿一身黑色鎧甲,頭頂的頭盔早就不知掉哪去了,花白的頭髮披散開,遮住了臉龐。
他的身上滿是傷口,光是顯露在外面的就有六七處,至於隱藏的就更多了;他全身都依靠著手中沾滿血跡的長劍支撐著,這才能站立不倒;一支箭矢在近距離射穿了他的脖子,這便是他致命的原因。
而這人,便是晉軍驍將,歷史上的那位後唐明宗李嗣源,而在他不遠處的另一具屍體,則是他的養子,歷史上的後唐末帝李從珂。
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
李嗣源父子的戰死,也意味著這場由晉軍突襲鄆州而引發的大戰徹底落下帷幕。
在得知李嗣源父子都戰死的訊息後,楊渥心中忍不住嘆息了一聲。
當年淮南與河東兩家之間的關係其實還是很親密的,為了對抗共同的敵人朱溫,楊行密和李克用在很多方面都有過合作,雙方乃是實打實的盟友關係。
而晉軍的驍將李承嗣、史儼二人,因為返回河東的道路受阻,只好率軍南下投靠楊行密,這也為淮南建立一支強大騎兵提供了可能。
只是可惜的是,隨著朱溫這個共同敵人逐漸衰落,兩家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所謂的盟友關係也早就名存實亡了。
而去年梁國滅亡後,兩家作為天下最強的勢力,更是徹底決裂。
從曾經的盟友變成如今的仇敵,這讓楊渥心中不由得感慨,盟友這種東西果然是靠不住的。
過了一會他才對身旁侍衛下令,要厚葬李嗣源父子,這也算對歷史上的那位後唐明宗的一點安慰吧。
之後,楊渥下令各部做好班師回洛陽的準備。
自去年八月北伐以來,這一年多時間裡楊渥始終征戰在外,後方完全託付給了太子和朝中大臣,如今也是時候返回了。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從去年攻滅後梁起,朝野上下就不斷有勸楊渥登基稱帝的呼聲,只不過那時晉軍突襲鄆州,使得吳國的重心再次轉移到了前方戰事上來,所以稱帝的事情不得不暫時放下。
如今對晉國的戰事以大獲全勝而告終,稱帝的時機已經徹底成熟了,不管是國內外的局勢,還是他本人的威望,都足以讓他登上那至尊的寶座。
所以這一次回洛陽,楊渥最大的目的毫無疑問就是登基稱帝。
“從穿越過來到現在,前後忙碌近二十年,如今終於到了這一天!”楊渥心中感嘆著。
此時已經是十二月底了,距離過年也不過是兩三天時間,要想在年前返回洛陽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楊渥乾脆打算等過完年後再班師。
當然,雖說暫時回不了洛陽,但有一件事情卻是不能耽擱的,那就是對有功將士的賞賜。
這一次大戰能夠取得勝利,將士們的浴血奮戰才是最關鍵的,相比之下統帥們的智謀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
尤其是在那無名山坡上的時候,面對晉軍如同潮水一般的攻擊,若不是將士們以極大的韌性堅決抵抗,並在最後關頭以決死的勇氣發起反衝鋒,從而一舉擊潰晉軍,只怕這一戰也不可能打得這麼順利。
後面晉軍的表現大失水準,固然是因為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