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部分(第2/4 頁)
征戰多年,雙方積怨太深,想要求和都很難。
持有這種觀點的大臣認為,只要晉國和吳國南北夾擊梁國的總體局勢沒有改變,那麼梁國失去中原就是遲早之事。
若是現在派北線梁軍南下抵抗吳軍,即便是這一次成功擋住了吳軍,下一次吳軍北伐時也很難擋住;而若是一旦失敗,那麼梁軍如今剩下的少數精銳軍隊也將損耗一空,到時候連退守洛陽都難以做到。
這部分大臣認為,目前梁國的總體策略就是退守洛陽、關中等地,但因為吳軍北伐來得太突然,許多準備都沒有做好,比如遷移人口,囤積錢糧等等,這些事情都還是剛剛提上議程,結果吳軍就打過來了。
所以現在應該和吳國和談,為做準備爭取時間。
這三種意見就是目前朝堂上最重要的三種意見,至於其他意見,朱友貞連想都沒想就在心中將其否決了。
從本心上來說,朱友貞自然最贊同第一種意見,如今梁國並非沒有一戰之力,若是不打一仗就退守洛陽,或者派人與吳國和談認輸,那樣他心中都會感到不甘心。
但就像敬翔所說的那樣,派兵南下與吳軍一戰的話,很可能會將梁軍如今最後的精銳軍隊也葬送掉,這種風險朱友貞必須得考慮。
至於和談的方案,他們給出的理由倒是很充足,就算朱友貞也難以反駁派人和談的好處。
但這個方案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實現。
吳國準備這麼多年才突然北伐,興師動眾數十萬大軍,連吳王楊渥都親自領兵了,如今更是勢如破竹,一路上沒有遭到什麼抵抗就奪取了大片領地,怎麼可能在現在這種局勢下接受和談的請求?
即便是梁國提出割地也沒用,因為吳國可以自行取得那些地盤,而且不需要付出多大代價,這根本就不能作為梁國的籌碼。
所以在朱友貞等人看來,所謂求和的舉動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反而會極大影響到梁軍上下計程車氣,並且進一步助長吳軍的氣焰。
想到這,朱友貞頓時在心中將和談的想法給掐滅了。
“是打還是直接退守?”他心中沉吟。
下方眾臣見朱友貞陷入沉思,也都沒有開口打擾,一個個肅然而立,或是低頭沉思,或是閉目養神,或是靜靜等待結果。
他們都知道現在再爭論也沒用,除非有誰能突然拿出什麼決定性的理由來,一舉說服其他人,但顯然這樣的理由是不可能存在的。
過了許久之後,朱友貞終於做出決定,道:“朕意已決,吳軍來勢洶洶,若是不打一仗就退守洛陽,到時候我軍必然士氣大挫,就算是堅守洛陽也難以做到;此外,如今退守洛陽、關中的計劃才剛剛開始,遷移人口、錢糧等都準備都沒有做好,這些都需要時間。”
“所以朕決定,從北線抽調四萬大軍,再加上洛陽禁軍一萬人,南下救援宋州!”朱友貞大聲宣佈道。
“臣等遵旨!”眾臣連忙大聲應道。
到了現在這種時候,即便朱友貞的決定讓不少人都感到不滿,但大家還是選擇了遵照他的旨意,即便是敬翔等人也沒有再出言反駁。
不過接下來,關於南下的大軍統兵將領人選上,眾臣又開始了新的爭論。
“臣以為應當由北面招討副使段凝將軍負責統兵南下!”張漢傑一個閃身,首先站出來提出自己的人選。
段凝原本在梁軍之中宣告不顯,能力也不出眾,而且並非朱溫時代的功勳老將。
此人一開始僅僅是澠池縣主簿,因為擅長逢迎,這才受到朱溫的重用;後來更是因為其妹為被朱溫納入宮中,所以成為朱溫的心腹,一路提拔,成為懷州刺史。
不過說到底此人並沒有多少才能,在朱溫死後這些年並沒有什麼突出表現;但此人一貫擅長逢迎,這幾年就靠上了張漢傑,所以張漢傑才會推薦他。
一旁趙巖聞言也連忙站出來道:“陛下,臣也推薦段凝將軍,段將軍向來忠於職守,這些年擔任北面招討副使所向有功,若是以其統兵南下,必能取勝!”
趙巖和張漢傑原本就是同夥,兩人雖然偶爾有意見不一的情況,但大體上兩人的主張卻是相同的;而且段凝除了向張漢傑賄賂外,自然也少不得賄賂趙巖,所以他當然也要出來支援段凝。
不過李振和敬翔二人卻是臉色都黑了,段凝是什麼人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不過是一個善於逢迎,沒什麼實際能力的庸才罷了。
如今吳軍來勢洶洶,局勢何等險峻,若是讓段凝這種庸才領兵南下,只怕南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