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頁)
謝天風有些失望,沒想到自己母親告訴自己的方法竟然行不通。
只有林陽站在那塊半球形的巨石前面,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到目前為止,謝天風母親告訴他們的所有事情都證明了,他母親的話是正確的。可是,在這最關鍵的一點上,他母親說的話竟然不準!
難道是他母親記錯了?抑或是自他母親離開羌寨之後,那些羌人改變了入寨的通道?
看來,他們一定是什麼地方疏忽了!
林陽仔細地觀察了一番那塊半球形的巨石,發現它跟山壁結合得並不緊密。巨石與山壁之間,大概有一兩寸的距離。難道,這個入寨的通道被這塊巨石給堵住了?
林陽蹲下身子,仔細觀察了巨石的底部。這一觀察,他立時發現,巨石的底部,跟山壁相接的地方,有摩擦的痕跡,彷彿這塊巨石可以轉動。
看著這麼巨大的石頭,林陽不太相信憑他們三人的力量可以轉動這塊巨石。看來,他們雖然知道了羌寨的所在,卻在進入的羌寨的入口前遭遇了挫折。
明知羌寨就在這裡,卻不得其門而入,這種失落感,令三人覺得很是氣餒。
王勇義憤怒地劈砍著著周圍所有可以劈砍的東西,謝天風則是木然地站在巨石前面。只有林陽還沒有死心,蹲在巨石前面仔細觀察那些摩擦的痕跡。他發現,這塊巨石似乎設定了軸承,要想轉動它,也許用不了多大的力氣。
林陽說道:“這石頭看來可以轉動,我們不妨轉動它試試!”
“轉動這石頭?林哥,你不知道這石頭有多大、多重嗎?”王謝二人聽到林陽的話,感到有些驚異。
林陽說道:“別管那麼多,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你們兩個快過來幫我!”
聽到林陽發話,兩人只好過來幫忙。
在三個人用力地推動下,這塊巨大的半球形石頭竟然有轉動的趨勢。三人見狀,覺得有戲,於是更加用力地轉動起這塊巨石來。
巨大石頭底部果真有軸承,因此憑他們三人的力量,就把這塊看似不可能轉動的石頭給弄得轉動起來。
石頭轉動了半圈,突然露出一個直徑約在一米五左右的大洞,大洞後面,就是一條長而漆黑的通道。
看到這個突然露出的洞口,三人不禁佩服這些羌人巧妙的設計。
原來,這塊巨大的球形巨石,上下部分都被一根軸固定在這個通道的入口處。而這塊球形巨石前後兩端已經被鑿出一個通道,平時沒用出口的時候,就利用軸承wωw奇Qisuu書網,轉動巨石,將那個洞口隱蔽起來。如果有需要,只要轉動巨石,就能露出洞口。
王勇義看到入寨的通道出現在他們面前,立時又變得興奮起來:“奶奶的,這入口的設計也太他媽巧妙了吧!害得胖爺差點沒找到!”
謝天風臊他道:“是你找到的嗎?要不是林哥,憑你那腦袋,你找一年也別想找到!”
“切!胖爺我是有肚量的人,不跟你掐!老子要先進去了!”說完,王勇義抽出他的愛刀“斬邪”,當先領路往那黑漆漆的通道走去。
第五章 羌寨行 (下)
三人抽出各自的武器,打著手電,行走在這條長長的、漆黑的通道之中。
或許這條通道通往的是羌寨的緣故,因此三人並不覺得這條通道有什麼陰森的感覺。走了一陣,前方出現了亮點,看來已經走到了通道的盡頭。
這條通道的走向是斜斜向下,因此走到盡頭的時候,差不多已經跟地面平齊。站在通道的盡頭,三人帶著難以置信的神色,觀察著這座隱藏得十分隱蔽的羌寨。
林陽早就從一些旅遊雜誌中見識過羌寨的模樣,因此見到這座羌寨並不覺得陌生。這座羌寨雖然位置隱蔽,但是跟別的羌寨沒什麼兩樣,如果真要找出不同的地方,那隻能說這座羌寨看起來非常地古老,充滿了悠久歲月洗禮後留下的古樸氣息。
羌族一般由幾十戶聚寨而居,村寨多建在半山腰、高山上,形如城堡,故名羌寨。羌族建築手藝高超,砌牆時不繪圖、不弔線,信手而成。壁面平整,稜角分明,結構勻稱。遠看似碉堡,故俗稱碉樓。屋有立柱、大梁,椽子上加油竹或樹枝,上糊泥土蓋頂,堅固耐用。一般為二層或三層半,頂層客房儲物,中層為主人家住宿、起居,下層養畜,房頂可脫粒、曬糧、晾衣。中層起居大堂中間用石料砌一火塘,用於取暖做飯。火塘上置三個精製石樁或置鐵三足架,用以置鐵鍋等。火塘裡的火種,長久儲存不熄,有“萬年火”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