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2/5 頁)
下,左手五指正
在屈指而數,從一數到五,握而成拳,又將拇指伸出,次而
食指,終至五指全展,跟著又屈拇指而屈食指,再屈中指,登
時大吃一驚:“這女娃娃怎地懂得這一招‘岱宗如何’?”
玉音子在三十餘年前,曾聽師父說過這一招“岱宗如
何”的要旨,這一招可算得是泰山派劍法中最高深的絕藝,要
旨不在右手劍招,而在左手的算數。左手不住屈指計算,算
的是敵人所處方位、武功門派、身形長短、兵刃大小,以及
日光所照高低等等,計算極為繁複,一經算準,挺劍擊出,無
不中的。當時玉音子心想,要在頃刻之間,將這種種數目盡
皆算得清清楚楚,自知無此本領,其時並未深研,聽過便罷。
他師父對此術其實也未精通,只說:“這招‘岱宗如何’使起
來太過艱難,似乎不切實用,實則威力無儔。你既無心詳參,
那是與此招無緣,也只好算了。你的幾個師兄弟都不及你細
心,他們更不能練。可惜本派這一招博大精深、世無其匹的
劍招,從此便要失傳了。”玉音子見師父並未勉強自己苦練苦
算,暗自欣喜,此後在泰山派中也從未見人練過,不料事隔
數十年,竟見嶽靈珊這樣一個年輕少婦使了出來,霎時之間,
額頭上出了一片汗珠。
他從未聽師父說過如何對付此招,只道自己既然不練,旁
人也決不會使這奇招,自無需設法拆解,豈知世事之奇,竟
有大出於意料之外者。情急智生,自忖:“我急速改變方位,
竄高伏低,她自然算我不準。”當即長劍一晃,向右滑出三步,
一招“朗月無雲”,轉過身來,身子微矮,長劍斜刺,離嶽靈
珊右肩尚有五尺,便已圈轉,跟著一招“峻嶺橫空”,去勢奇
疾而收劍極快。只見嶽靈珊站在原地不動,右手長劍的劍尖
不住晃動,左手五指仍是伸屈不定。玉音子展開劍勢,身隨
劍走,左邊一拐,右邊一彎,越轉越急。
這路劍法叫做“泰山十八盤”,乃泰山派昔年一位名宿所
創,他見泰山三門下十八盤處羊腸曲折,五步一轉,十步一
回,勢甚險峻,因而將地勢融入劍法之中,與八卦門的“八
卦遊身掌”有異曲同工之妙。泰山“十八盤”越盤越高,越
行越險,這路劍招也是越轉越加狠辣。玉音子每一劍似乎均
要在嶽靈珊身上對穿而過,其實自始至終,並未出過一招真
正的殺著。
他雙目所注,不離嶽靈珊左手五根手指的不住伸屈。昔
年師父有言:“這一招‘岱宗如何’,可說是我泰山劍法之宗,
擊無不中,殺人不用第二招。劍法而到這地步,已是超凡聖
人。你師父也不過是略知皮毛,真要練到精絕,那可談何容
易?”想到師父這些話,背上冷汗一陣陣的滲了出來。
那泰山“十八盤”,有“緩十八、緊十八”之分,十八處
盤旋較緩,另外十八處盤旋甚緊,一步高一步,所謂“後人
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後人發頂”。泰山派這路劍法,純從泰山
這條陡道的地勢中化出,也是忽緩忽緊,迴旋曲折。
令狐沖見嶽靈珊既不擋架,也不閃避,左手五指不住伸
屈,似乎在計算數目,不由得心下大急,只想大叫:“小師妹,
小心!”但這五個字塞在喉頭,始終叫不出來。
玉音子這路劍法將要使完,長劍始終不敢遞到嶽靈珊身
週二尺之處。嶽靈珊長劍倏地刺出,一連五劍,每一劍的劍
招皆蒼然有古意。玉磬子失聲叫道:“‘五大夫劍!’”泰山有
松極古,相傳為秦時所封之“五大夫松”,虯枝斜出,蒼翠相
掩。玉磬子、玉音子的師伯祖曾由此而悟出一套劍法來,便
稱之為“五大夫劍”。這套劍法招數古樸,內藏奇變,玉磬子
二十餘年前便已學得精熟,但眼見嶽靈珊這五招似是而非,與
自己所學頗有不同,卻顯然又比原來劍法高明得多,正驚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