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差錢(第2/3 頁)
毛錢一斤收上來的書,賣五塊,這賺頭,要是再來幾個就好。
“這個一起算,”顧元琛將一個硬皮大部頭書遞了過來。
攤販呆了。
忘了,這邊上還跟個人精兒大哥。
瞄了眼那書名——《諸天山海經》,好像是一本聊齋志異內的神幻小說,是跟《弟子規》一起收上來的古籍,不值錢,“得嘞,相識是一場緣分,我今個也算是給你們結個善緣了,就這麼著吧,”
意思是,兩本書五塊錢,都拿去吧!
顧書菊瞄了眼他哥手中那不比精裝紅樓夢(單冊)薄多少的書,心裡合計了一下,就算論斤賣,也沒虧多少,也就不鬱悶了,嘴上跟抹了糖蜜似的,把攤販狠狠地誇了一通,又說了不少吉利話。
把攤販給樂壞了,從屁股下的一個蛇皮口袋裡翻出一個包裹,“給你們看點乾貨,閤眼緣才讓你們看的,旁人想看都沒機會,”
開啟包括,從布袋裡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幅畫卷,畫卷不大,開啟之後,是一副水墨小畫,不大,大概有四十公分長,二十公分寬的樣子,上面蓋著幾個印章。
畫面上是一支墨竹,看似乎是畫者隨筆,但那一支墨竹,看著竟然自然秀氣,清秀淡雅,明明是一張水墨畫,卻偏生能夠讓你感覺到山竹的青翠蒼勁,落款是——倪瓚!
“倪瓚?哪個朝代的畫家,很有名嗎?”顧元謹一向嘴快,從來不掩飾自己的無知。
“倪瓚乃元代畫家、詩人,存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回答他的,是攤位前那被攤販誤會為他們長輩的老先生。
“哦,”顧元謹很平淡地應了聲。
對於一個連歷史朝代都記不住的人,真不知道元代到底距離現在有多少年,他只關心,“是真跡麼?”
顧元璋大約不想被人將他看做是跟顧元謹一樣的人,難得地插話道,“倪瓚是跟黃公望同時代並且齊名的畫家,”
“黃公望,我知道,《富春山居圖》的作者嘛,”顧元謹來勁了,“跟黃公望齊名的畫家,就是說,這福畫若是真跡,那也很值錢了,”
《富春山居圖》是華夏十大名畫之一,連乾隆都珍之愛之。
在書畫收藏界,一直都流傳甚廣,稱之為曠古之傳奇。
清收藏家吳洪裕因痴迷此畫,愛之如命,臨終前囑家人當面將畫焚燒殉葬,被其侄吳靜庵不忍心看著一幅名畫就這麼化為灰燼,趁他彌留之際於火中奪畫殘卷,後《富春山居圖》分為兩部分,一段稱《無用師卷》藏於臺省故宮博物院,另一段稱《剩山圖》藏於富春博物館。
老先生是愛畫之人,湊過來也跟著看了一會,給了這麼一句評價,“倪瓚存世的畫作倒有幾幅,只可惜畫小了點,就算是真跡,應該也是隨手練筆之作,”然後就去看他之前看重的一幅字帖了。
這意思是不看好這副畫。
“二哥,你怎麼看,”顧元謹問。
“正如同老先生所說,”顧元琛同樣給了句模稜兩可的話。
“那我是買,還是不買呢?”
“隨你,”顧元琛依舊是無可無不可的語氣。
顧元謹猶豫,主要是他零花錢不多,虧不起!
最後還是被顧元璋給買下來了,攤販知道那老先生的身份,不被他看好的畫,有人願意接受,自然不能放過,一番鬥智鬥勇的討價還價後,這副疑似贗品的倪瓚《竹枝圖》被壓到三百塊!
同時老先生也決定買下他看了半天的字帖。
賣價是兩萬八!
大約覺得這幫孩子人傻錢多又帶財,攤販還挺喜歡他們的,有點不想放他們走,然後從蛇皮口袋裡又摸出一個小黃布包裹來,開啟,裡面有玉佩一個、玉片五個,銅牌一個,各式玉戒銅戒金銀戒指數個……東西挺雜的,也很老舊。
夏沅看後,同顧元琛對視一眼,眼裡有驚異閃過,隨意拿起一枚黑金戒指,“大叔,這戒指是什麼做的啊,似銅非銅,似金非金的,還挺重的?”
“這可是正宗的秦始皇時期的古青銅戒指,來路麼?我怕說了,小姑娘回去會做噩夢,”拿起一個銅錢,“看見沒,秦始皇時期的銅幣,絕對是真品,”
夏沅將銅戒帶在手上,“太大了,不過挺好看的,爺爺帶著應該正好,然後大伯、二伯、爸爸一人一個,”
說話間,就挑了四五個戒指在手中,“這銅牌上的花紋也挺好看的,像不像古裝劇裡那種腰牌啊,玉佩也好看,給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