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一個活寶實在讓人無話可說。
朱高煦,你的名字是弱者。
在這場滑稽戲裡,朱高煦扮演了丑角,但這出戏卻也在無意中成就了一位小人物。
朱高煦出來投降後,按照規矩,皇帝要派一個人數落他的罪行,通俗點說就是罵人,當然這個工作是不可能由皇帝自己來做的。
於是皇帝便指派了身邊的一個御史去完成這項罵人的工作,但皇帝絕對想不到的是,自己隨意指派的御史竟然罵出了名堂,罵出了精彩。
這位御史領命之後,踏步上前,面對這位昔日位高權重的王爺,無絲毫懼色,開始數落其罪狀,罵聲宏亮,條理清晰,並能配合嚴厲的表情,眾人為之側目。(正詞嶄嶄,聲色震厲)
朱高煦那脆弱的心靈又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這位御史的凌厲攻勢下,他被罵得抬不起頭,趴在地上不停地發抖。(伏地戰慄)
這一情景給皇帝朱瞻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認定此人必是可造之才,回去之後,他當即下令派這個人巡按江西。(注意,不是巡撫)
巡按外地正是御史的職責,也不算什麼高升,但皇帝的這一舉動明顯是想歷練此人,然後加以重用。
在歷史中,奸邪小人依靠一些偶然的閃光表現得到皇帝的歡心和信任,從而為禍國家的事情並不少見(比如和紳),但事實證明,這一次,朱瞻基並沒看錯,這位聲音洪亮的御史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二十年後,他將挺身而出,奮力挽救國家的危亡,併成就偉大的事業,千古流芳。
這位御史的名字叫做于謙。
鬧劇的終結
雖然這次造反以一種極為戲劇性的方式完結了,但搞笑並未就此結束,朱高煦先生將以他那滑稽的表演,為我們上演“朱高煦造反”這部喜劇的續集。
朱瞻基確實是個厚道人,雖然很多人勸說他殺掉朱高煦,但他卻並沒有這樣做,只是將其關在了西安門的牢房裡,按說他對朱高煦已經是仁至義盡,可朱高煦偏偏就是個死不悔改的人。
有一天,朱瞻基想起了他的這位叔叔,便去看望他,兩人沒說幾句話,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腳,把朱瞻基鉤倒在地。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391'
我每次看到這個地方,都百思不得其解,總是搞不懂朱高煦是怎麼思考的,他的腦袋裝的是否都是漿糊。
既然腳能鉤到,說明兩人已經很接近,你上去撞也好,咬也好,掐也好,踢也好,都能起到點作用,這麼多方法你不用,偏偏就是鉤他一下,如同幾歲小孩的惡作劇,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鬧劇還沒有完,吃了暗算的朱瞻基十分氣憤,老實人也發怒了,便下令用一口三百斤的銅缸把朱高煦蓋住,那意思就是不讓他再動了。可後來發生的事情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朱高煦先生突然又不幹喜劇演員了,轉而練起了舉重,他力氣很大,居然把缸頂了起來,但由於頭被罩住看不清,只能東倒西歪的到處走。
待著就待著吧,你幹嘛非要動呢?
這一動,就把命動沒了。
朱瞻基從頭到尾見識了這場鬧劇,他再也無法忍耐了,於是派人把大缸按住,然後找來很多煤炭,壓在缸上,把煤點燃燒紅,處死了朱高煦。
這種死刑方法極其類似江南名菜叫花雞的做法,不過名字要改成“叫花豬(朱)”。
朱高煦先生就這樣結束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他的一生,從陰謀家到喜劇演員,再到舉重運動員,無不是一步一個坑,極其失敗,但我們實在要感謝他,是他的搞笑舉動使得我們的歷史如此多姿多彩。
我曾數次懷疑這段記載的真實性,因為我實在很難理解這位朱高煦先生的行為規律和原因,懷疑他是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但在歷史之中,人的行為確實是很難理解的。
不管這位朱高煦先生精神到底正不正常,史料記載是否真實,朱瞻基終於擺脫了這最後一個累贅,一心一意地去做他的明君去了。
朱瞻基的統治時間並不長,只有十年,加上他父親的統治時間,也只有十一年,但他和他父親統治的這短短十一年,卻被後代史學家公認為是堪與“文景之治”相比的“仁宣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
何以有如此之高的評價,盛世何來?來自休養生息,清靜養民。
其實封建社會的老百姓們自我發展能力並不差,你就算不對他進行思想教育,他也知道自己要吃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