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那樣,讓女真壯大到葬送了整個明王朝的清!”
“凡是力所能及的,可以看到的地盤,能夠吞併的東西,都應該是屬於我們的,我們擁有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陸軍戰隊,而這正是我們崛起的最大時機!”
……
這是少將畢凌波將軍在率軍進入巴基斯坦時的戰前動員,這一次名義上是巴基斯坦邀請中國軍方應付印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挑戰,實際上是中國軍方主動提出的。
巴基斯坦求之不得,他們做夢都想把印度這個國家從地圖上抹去,為此他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中國是巴基斯坦最信賴的國家,是他們的最強大的後援支柱,同樣,巴基斯坦也是對中國最友好的國家。
少將畢凌波這一次率領了二十萬大軍,因為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鐵路線已經建成,在石油無法使用的情況下,火車還是可以照常跑的,二十萬大軍不費吹灰之力就運到了巴基斯坦。
還有尼泊爾,張若飛少將率領三萬大軍就殺了過去,勢如破竹。
在青藏高原,王健少將率領五萬大軍在中印邊界對印軍發起了進攻。
在青藏鐵路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補給的情況下,靠飛機運送物資的印軍根本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
此刻飛機不能飛,汽車不能跑,印度人的倉庫基地首先是被中方特種部隊摧毀,失去了物資供給,印度軍心大亂,重現了上個世紀那場被中方打得落花流水的一幕。
第一戰針對印度,這也是早有預謀了的,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普遍不能使用,世界科技幾乎倒退到二十世紀初的年代,軍隊的鬥志和規模無疑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
解放軍的政治思想教育素來很好,相比起來,那些過分強調個人自由的國家的軍隊在這方面就比較差,他們的鬥志通常是依靠先進的武器來彌補,所以印度人到處買武器,只有武器比中國的更先進他們才稍微放心。
現在雙方的武器大多數變成了廢鐵,相比之下中國士兵的武器還先進得多,那些從倉庫裡翻騰出來的早已報廢了的老槍現在派上了用場,此外還有人拿鳥槍,弓箭,手雷成了戰場上威力最強的殺傷性武器,而印度士兵絕大多數拿著根本無法射擊的槍,其殺傷性還比不上鋤頭,所以很多人乾脆把槍都丟掉了,用石頭!
一些聰明的人早已腳底抹油跑掉了。
這一次是兵敗如山倒!
印軍的武器不行,鬥志不行,失敗的命運便早已註定了。
在這種時期,原本印度是最有實力挑戰中國的人,在高科技武器失去作用後,軍隊的規模成了決定性的一面,中國可以隨隨便便動員幾千萬人的大軍,這種規模只有印度比得上,兩個國家的人都很多,中方這一次突然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就是要扼殺印度人的戰爭潛能。
印度的工業生產力低下,兵工廠更是不行,哪裡還趕得出時間來造槍?當下被中國聯合巴基斯坦,三路大軍一夾擊,不到一個月國家就崩潰了。
這還是因為缺乏有效的運載工具,否則不到三天便可橫掃印度了。
絕大多數處於社會底層的印度人其實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民族,缺乏鬥志,中方軍隊挺進印度後,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同時中國軍隊恪守不擾民的政策,非但如此,每到一地還把搶奪而來的許多物資無償分配給當地民眾後,一些民眾甚至反過來配合解放軍,讓人百思不解。
這是一個奇怪的種族,國家的上層與民眾嚴重脫節,這也難怪當年英國人隨隨便便派一些軍隊過來就佔領了這個國家
再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亞歷山大時期,那時候野心勃勃的亞歷山大大地率領三萬羅馬士兵就橫掃波斯,直接打到了印度,並把印度攻陷了,從那時候起,印度這個民族就已經走上了死亡的老路,整個民族失去了活力,如同一個等死的老人。
那時候,亞歷山大的軍隊看到橫在面前的喜馬拉雅山脈,驚歎“這是世界的盡頭”,“只有天神才能居住的地方”,隨後大軍打道回府。
再就是一千多年前的大唐時期,一個叫王玄策的牛人出使印度,結果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劫持唐使,只有王玄策一個人逃跑出來,結果這位牛人跑到吐蕃,從別人手裡借來了一支就敢殺到印度,連戰三天,斬首印軍三千餘人,淹死一萬多,連皇帝阿羅那順都被俘虜,印度人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奇不過那也是因為大唐奉行全面擴張的政策,像王玄策這樣的人在任何一個朝代都堪稱大牛人了,但是在唐朝只能算是一個小蝦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