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 頁)
郎在家由阿方照看——除了這二十騎的護衛,其他的隨從都是奴婢充數的了。顏神佑也帶著她的那小小一隊人馬出來散心。客女們原便生在鄉間,對鄉村生活頗為熟悉,聽說要下鄉,也生出一股懷念之感。
盧慎思之再三,還是委婉地提醒了顏肅之一句:“本地山民頗多,百姓頗染夷風,這個,於男女大防,並不十分森嚴。”
這一點也很好理解,沒有那麼多的禮教束縛,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顏肅之聽了,微一皺眉,旋即展顏:“有意思。”他原本是想帶方章同行的,以方章久在甘縣令手下工作,熟知下情。但是見盧慎知道得好像也挺多,想了一想,便將方章留下看守衙門,自帶了何三與盧慎同行。
第一站是顏肅之自家開荒的地方,顏神佑被塞在車裡,天氣有點熱,她嫌氣悶,開了車窗。阿竹眼明手快地將竹簾放下,顏神佑翻了個白眼,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新的塢堡佔地極廣,已經劃出了範圍,四周已挖出淺渠來做界線。顏神佑再忍不住,挑開了窗簾伸頭往外看。此時工地上的人不足三百,在這麼大的地方上,顯得相當地“地廣人稀”。界線裡面,已有數排矮房,集中在一起。界線外,也是輪廓分明地勾勒出了長方的土地條塊。有的土地上,已經冒出了整齊的綠色。
何大一個呼哨,部曲們齊齊停手,整齊地列隊。盧慎看了,大吃一驚,暗道真是整齊。如此甚好。
到了地頭,姜氏與顏神佑也下了車。奴婢們理起步障來,兩人攜近身侍女都在步障內。顏肅之十分重視這墾荒工作,聽取部曲的彙報。這些部曲昔日都是農夫,做起活來上手快。只是也有問題,負責的葉二道:“地薄,從未有人種過,且與咱們種慣有些不大一樣,不過好在臨水,灌溉一時無憂。因分出人手來,這千畝田如今種上穀子只得六百畝,餘下的,我們琢磨著這一茬兒是趕不上了,且犁開了,能種菜的種些菜,趕不及種菜的,就先漚肥養一養。”
顏肅之在這方面的知識,還是守孝的時候天天往村裡跑跟他們學的呢,聽了這樣的安排,自然是沒有異議的。再粗粗一看划算,似乎也還合理。
盧慎卻又有話要說:“本地比京城溼熱,夏季裡河水有時要暴漲,還是要小心的。”
葉二看他衣飾,曉得是個小郎君,看了顏肅之一眼,見他默許,才恭敬地道:“這位小郎君,我們留了些空地不曾墾,小郎君看是留得少了麼?”語氣裡是透著疑問的。耕種方面的問題,葉二認為己等才是專家,看盧慎這樣一副富貴公子樣,怎麼也不像是個會種田的。
盧慎還就會種田,有些坑爹的世家,雖然各種裝,卻有時又好標榜個“耕讀傳家”。殷氏亦曾以此為藉口,讓盧慎下放勞動過。也不是讓他親自種田,但是讓他巡個鄉、催個租什麼的,還是常有的。萬沒想到盧慎這傢伙是老天爺給開了金手指的,學得相當快,人又好看、禮貌又周到、腦子還好使,在佃戶部曲乃至過往貧民那裡,贏得了相當不俗的口碑。
盧慎隨口就說出了幾年的河水漲落資料,且說:“歸義在下游,雖然風調雨順,還要防著上游地界或蓄水、或洩洪。兩岸太近的地方,頂好用來種些小菜豆苗一類,不要種大田。”張眼一望塢堡,還建議在塢堡裡打深井,因為井打得淺了,水會發鹼發鹽。在塢堡裡挖個深點的大池塘蓄水,用以調節用水……之類的。
他越說,葉二眼中的詫異便越明顯,反是何三與有榮焉,還忍不住誇了一下“歸義明珠”盧大郎。盧慎矜持地微笑了一下,也不插言。
顏肅之聽了他說的,也以為他的話有理,讓葉二記下來改正。
顏神佑隔著步障聽了他們的話,也覺得有理,不過她的注意力卻被另一件事情給吸引了過去。透過步障的縫隙,她好像看到了奇怪的東西。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兒,最後恍然大悟:終於有我發揮的地方啦!
她看到的是犁。犁是農業耕種十分重要的工具,沒它也行,但是產量肯定上不去。而她看到的犁,是直愣愣。中學歷史課沒打盹兒的同學都知道,唐代生產工具的改進,有兩個重要的考點:一、曲轅犁,二,筒車。
部曲們現在澆地用的是戽斗,一個跟鍋似的差不多半球形的容器,兩邊有繩,兩人分執。立在水邊,斜往水中一沉,灌滿水,用力一潑,潑到簡易的灌溉渠裡。
這兩個都可以做!顏神佑莫名地興奮了起來!她家帶來了不少木匠呢,哪怕不是專門做這個,而是做傢俱的,她就不信歸義沒有能做出來的工匠。雖然她也沒有圖紙,連犁的結構都分不出來,但是這並不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