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3/4 頁)
候倒也沒有掉鏈子。柴丞相和楚豐、顏孝之等人開了個碰頭會一商量,也不用請虞喆過來主持會議,他們幾個人就把事情給定了。然後由柴丞相領銜,上表請求把韓鬥給招安了事。
之所以是招安而不是剿滅,原因也簡單:朝廷騰不出手來,而揚州也不能繼續亂下去了。
現實面前,虞喆也不得不低頭,大過年的討論這些話題真是破壞氛圍。哀聲嘆氣地答應了,又有些不甘心:“他若肯降時,可否調往前線討逆?”要說虞喆也不傻,想著韓鬥給他惹了這麼多的麻煩,實在不想讓韓鬥好過,最好編入朝廷序列之後滾去前線跟五王同歸於盡了才好。
對此,楚豐並不很樂意:“只恐其不肯遠離鄉土。先招安為上,若逼得太緊,臣恐連招安都做不到,到時候又要生出事端來了。”
顏孝之忙道:“臣附議。”
唐儀也跳了出來:“極是極是,就算要收拾他,也得找個好時候。先讓他緩上一緩,斷了他這一口銳氣,揚州太平了,京城也能鬆快些。大將軍在外,也免得總要擔心京城。”
這仨之所以這麼想把揚州平定下來,除了與大家差不離的想法之外,還有一條——顏肅之他在昂州,揚州一亂,昂州的訊息就斷了。自家人心疼自家人,怎麼著也得想辦法取得聯絡呀。繞道荊州倒是一個選擇,只可惜五王呈扇形鋪開,河間王的大軍過年也不休息,前鋒於正月初十,抵達荊州。
虞喆皺眉道:“揚州刺史在做什麼?屬地管不好,兒子也教不好!”
姜戎不得為蔣刺史說幾句好話,道是蔣刺史能支撐到現在也算不容易了,看冀州,冀州刺史光桿兒逃出來了,老婆孩子都丟了好嗎?
現在不是耍嘴皮子的時候,柴丞相張口勸了兩句,就請虞喆“定奪”。他們都把事情給商量好了,虞喆還能定奪什麼呢?不招安,那就得打,派誰去打呢?唐儀是肯定不會派的,虞喆還是比較相信這個表哥的,得留著守衛宮禁。至於其他人……他也沒有個好人選。他還挺同情表哥送孩子出京躲避時疫,結果被困在昂州回不來了。
再一看,得,眼前這些人裡,頗有幾個有家人困在昂州的。一時之間,虞喆覺得自己明白他們的意思了。不就是把交通線打通了,然後把人撈回來麼?
於是例頒旨,遣使去下詔給韓鬥。詔書寫得花團錦簇,核心內容就是先譴責一下韓鬥這樣破壞社會秩序是不對的,然後筆鋒一轉又說韓鬥你好像也是個讀書人,應該明白道理,現在朝廷給你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當然,朝廷也理解你的心情,先授你做吳郡守,你招募的兵馬,現在由你帶著,你去剿滅亂賊戴罪立功吧。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韓鬥並沒有得到武官序列的正式官職。
同時,朝廷狠狠地收拾了一頓蔣刺史他兒子,什麼蔭封都沒有了,蔭職也擼了,給削成了個白板。就這樣,朝廷裡還有點擔心,怕韓鬥脾氣上來,不肯接受招安。大家都是男人,都曉得這種“快要定下來的老婆被人拐走”的恨意——為了面子也不好妥協呀。
如果韓鬥不肯妥協,朝廷即使抽調了人手來剿滅了韓鬥,也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後備對抗五王的力量就會不足,就會惹下更大的麻煩。
這個時候,虞喆就抱怨起顏肅之來了:“上一回不過做得挺好的麼?將在外,可因時因事自專。”你怎麼就不動手了呢?跟上回一樣,帶兵去拍翻韓鬥這個小王八蛋多好?!
可惜現在音信不通,虞喆連昂州現在是個什麼模樣都不知道了。他更加不知道,顏肅之已經自己考了好幾個縣令,讓他們去上任了。而表奏給朝廷的本章,還在七彎八拐的小路上,也不知道這輩子有沒有送到京城的機會了。
出乎朝廷意料的是,韓鬥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令。這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看他的組織能力,再看他的戰鬥水平,怎麼著也得討價還價不是?他答應得這麼痛快,反而讓人不敢相信了。
韓鬥也是有苦說不出的,他也是被他的軍師給勸的。這軍師是他以前的文化課老師,能教出韓鬥這樣的學生來,水平自然也是不差的,韓鬥也肯聽他的話。
軍師說:“揚州近、五逆遠,若引起朝廷不安,拋下五逆,他們也要平定揚州的。朝廷雖然勢頹,卻也不是目今一郡之力能夠支應得下的。鬱大將軍雖出征在外,趙忠卻還在京中,此人為人魯莽,所有的智慧都在行軍打仗上了。且我們這裡也不太平……”
這就是韓斗的苦處了,蔣刺史知道,他兒子替他把韓鬥得罪得狠了,估計韓鬥要是打破了揚州城,他就活不下來了,所以分外賣力。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