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1/4 頁)
除了埋怨衛瓘,他對如楊駿般攬權的汝南王司馬亮也是嫉妒異常。尤其是汝南王的兒子東安公司馬繇,那個從皇宮到楊府都整整走了三個時辰的草包“將軍”,現在居然成了他的上司,每天對他指手畫腳,他覺得簡直就是對他的侮辱。
除了這兩個,他對我自然也是我一肚子不滿。上次他要挾我不成,反倒讓皇上疏遠了他,也讓我對他充滿了戒備。看我情願資助汝南王的軍隊也不用他的,只讓他負責外圍的守城工作,他同樣覺得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輕視和侮辱。
當這些閒言閒語透過各種渠道傳到我耳朵裡時,我不但不生氣,反而一陣竊喜。因為,這樣一來,我和皇上的江山,就更穩固了。
朝廷,本來就不該是某一人或某幾人獨大。誰有機會攬權,誰都會成為“楊駿第二”。只有大家共同執政,互相掣肘,才能平衡權力。
現在,汝南王有衛瓘去對付,衛瓘又有楚王對付。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們一環套一環,我和皇上,就安全了。
而齊王在其中起什麼作用呢?也許說出來您不相信,他現在,幾乎成了“鎮朝之寶”了。
齊王是沒有什麼突出的貢獻,但他也沒有負評,不管是在宗室王還是在朝廷大臣中,他都是風評最好的一個。
其他的人,也許功高,但卻居功自傲,以致凌駕於人主之上,在百姓心目中褒貶參半,功過相抵。如楊駿,何嘗無功?最後被滅,百姓惋惜者亦有之,但拍手稱快者更多。
齊王則幾乎無過——即使是在個人品德方面——他也是令人吃驚的道德楷模。
久而久之,齊王在百姓心目中代表了純粹、忠誠、雍容大度、正直坦蕩……等等象徵人性美好的那些詞彙。
齊王是奇蹟一樣的人,沒有讓人如數家珍的功績,但其形象卻日臻完美。他這些年,閒暇時勤練書法,其墨寶成了本朝最搶手的名家真跡。我後來也有幸得到了他的一幅《偃師帖》,的確如玉蛟騰空,游龍入海,見之令人忘俗。
他身處政治風暴的中心,而依然能保持超然的心態。當其他人沉浮飄搖,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只有他言笑晏然,面對任何變故皆淡然相對。當初他不入朝,未聞有任何不滿。如今身居高位,笑容依然恬淡。
久而久之,齊王成了本朝標誌性形象,也成了所有人仰慕的偶像,朝野皆趨之若鶩,讚不絕口。
有齊王這樣的人在朝坐鎮,其他的人即使如走馬燈般來來去去都沒關係。因為,主心骨還在,百姓的心安定。
我和賈荃的矛盾卻愈演愈烈了。我們一輩子鬥,她早年搶走了齊王,算是贏了我。可是現在我已貴為皇后,讓她遲遲無法完成母親的遺願。這件事在她心裡就像一根刺,扎得她日夜難安。
可是她只是一個小小的蕃王妃,沒能耐跟一國皇后爭強鬥狠。她只能暫時咬牙忍著,暗地裡使勁。
而她唯一可用的武器,就是齊王了。
齊王,會在這微妙的政治局勢中,在他的妻子和我的明爭暗鬥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齊王其實也是不適合政治鬥爭的,他淡靜如新月,溫婉如處子。與其他政壇新貴的張牙舞爪相比,他的表現與在野之時並無明顯區別。
至於李老夫人的安葬問題,也未聞他有片言隻語。賈荃一個人鬧了一陣子,沒鬧出什麼名堂來,這事最後就那樣不了了之。
齊王淡然自處,其他人卻沒那麼省事。沒過多久,這一干人的矛盾就顯露出來。
讓我甚感意外的是,衛瓘和汝南王司馬亮之間似乎達成了——至少是表面的——和解,而且還結成了暫時的攻守同盟,以對付他們共同的敵人:楚王司馬瑋。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雙方都處心積慮地想放倒對方。
衛瓘、司馬亮二人想罷掉司馬瑋的兵權,逐其歸國,將禁軍領導權全部抓在司馬繇手裡。司馬瑋則想盡辦法鞏固自己的勢力,希望有朝一日驅逐司馬亮父子,自己在京城稱霸。
也不知道司馬瑋得到了什麼高人的指點,最後居然投奔我而來,想借助我的勢力對付瓘、亮等人。
而他找來探路的人,就是梁景仁。
當宮門外有人報梁景仁求見時,我幾乎是欣喜地迎了上去。算起來,又有一年多沒見他了。
梁景仁坐下來沒多久,就掏出一顆碩大的夜明珠要獻給我。
我問他:“為什麼突然這麼巴結我了?說吧,你幹什麼壞事了,送這麼重的禮求我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