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4/4 頁)
“姚侍讀的說法很對,如果一直按照目前的這個分配方式,完全可以將流民救濟,但是克明這幾日一直在瀏覽案宗,卻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哦?”
楊侑來了興趣。他想聽聽杜如晦到底想說什麼。
杜如晦見到楊侑有了興趣,接著道:“微臣經過多方調查,發現代王殿下允許流民進入京兆,並下令賑濟流民,可謂是愛民如子。可是大量的流民進入,已經引起了京兆本地人的不滿。”
楊侑和姚思廉頓時默然,的確如此,這個問題,他們都已經有所查覺了。
“不光是大興的官員,就連大興的百姓也有了一部分人心生埋怨,代王殿下修建磚路,疏通河道,這都是長久之計,短時間之內效益緩慢。”
“而大量的流民進入大興之後,這些流民為求活命,只要有一點食物都會給別人幹活,也願意從事一些報酬很低的工作,這樣就大大的擠壓了大興本地人的工作機會。”
“大興城現在絕大部分苦力都是流民中的青壯年。而只有一些老弱病殘的人,或者家中人口特別多的人才呆在代王殿下的設立的賑災司裡面。
“賑災司只要工作就會有飯吃,幹多幹少都一樣,這就造成了一些人出工不出力,效率低下。”
有了前世經驗的楊侑當然知道,大鍋飯的效率是多麼的底下,現在之所以建造磚路的速度這麼快,還是人多才將這個隱患掩飾過去。
“難道這些只要給流民發工錢就可以解決了嗎?”姚思廉反問。
“當然不會這麼簡單,不過我們給流民按勞動量發工錢,這樣流民為了掙錢,就會努力的幹更多的活。
“多勞多得!”楊侑突然插了一句。
杜如晦眼睛一亮,由衷的佩服道:“代王殿下這個詞最為貼切。”
“現在留在賑災司也可以得錢,就可以讓一些青壯年勞動力迴歸,減少京兆僱工的數量,僱工人數減少,僱工的工錢就會增加,這樣京兆本地的僱工就會得利。”
“勞動效率提高,可是節省很多勞動力,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勞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