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2/4 頁)
讓日軍根本沒有戰鬥下去的能力。
本著這個戰略思想,所以凌芸可以放棄任何佔領區,也不分兵把守那些農村的地區。不擴大民兵組織只是增加正規軍的數量,同時採取集中兵力扼守大中城市,最低保證駐守縣城。奪取瀋陽並不是以瀋陽為什麼政治中心,而目標是瀋陽的軍工廠,是他的工業基礎。
這樣雪原軍完成他的整編後,兩個軍、四個師成四個戰鬥集團,分別駐守在瀋陽四面,並沒有分散駐守那麼多地方,讓日軍反而不敢輕易進攻。
凌芸採取的和日軍是一個戰略方式,日本在中國佔領區實行的就是這樣的戰略。他們放棄農村城鎮,只是佔據大中城市和交通沿線,從中國掠奪大批戰爭資源,和國民黨爭奪大城市,消耗中國的戰爭力量,已達到讓中國投降的目的。那麼針鋒相對,凌芸也採取這樣的戰術。
第一軍軍部在通化,第一師和第四師駐守瀋陽以南地區。第二軍軍部在瀋陽,第二師防禦北面,駐守瀋陽。第三師駐守彰武,防禦西面,其他兩個直屬團在蒙江、臨江方向,防禦北面和東面,如此重兵集中駐守,讓梅津美治郎一時間真的不敢輕易進攻。事實證明,一比一的作戰力量,日軍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他們把兵力集中一起進攻,梅津美治郎又擔心雪原軍突然進攻。幾次戰役凌芸採取的都是這樣的戰術,別看她佔領瀋陽,梅津美治郎擔心凌芸再一次放棄瀋陽,向長春進攻。
凌芸的戰略戰術是她並不固守一個地方,放棄什麼地方她都不在乎,但那每次進攻的都是日軍戰略要地,這樣可以讓她得到物資補充,不至於越大越弱,而東北抗聯就失敗在這,他們每一次都是進攻小地方,看著是勝利,但力量會越大越弱。
面對瀋陽的防禦態勢,梅津美治郎竟然拿不出好辦法,所以只能是按兵不動。而凌芸命令所屬部隊只是訓練,抓住一切機會提高部隊戰鬥力,同時也不修建防禦陣地,作出全是進攻態勢,這讓日軍相反不敢進攻。
這一切雪原軍很多將領並不明白,都有些奇怪,為什麼雪原軍駐守在哪裡,連最基本的防禦陣地都不修建,而是一副進攻架勢,奇怪的是日軍竟然不進攻。對於各部隊的疑問,最大的產生聲音是關明遠,參加的時間太短了,對於雪原軍的戰術根本不理解,只好詢問總參謀長胡啟忠。
凌芸可不管胡啟忠怎麼解釋,對於他如何收拾瀋陽的日偽漢奸,凌芸也不過問,因為她相信胡啟忠有辦法。楚玉也有了相當的經驗,是雪原軍民政處處長,這一次自己兼任瀋陽市長,用瀋陽的名人和有識之士組成瀋陽市政府,對瀋陽進行管理,平抑物值,撤換官員,物資調配和保證商業穩定。
而凌芸又把精力用在了瀋陽軍工廠方面,這裡有大批的日本技術工程師,中國的技術工人和一些有才能的人全都集中在這裡。
對於雪原軍下達的生產計劃,別說是一個工人不明白,就連那些有一定軍事頭腦的工程師也不明白,凌芸這是幹什麼。一些有遠見的人都會研究開發高階有效果的軍事武器,但凌芸並不這樣,而是把精力和生產能力用在了生產普通武器方面。
除了加大子彈灌裝生產線以外,這麼大一個兵工廠生產最大量的竟然是炸彈,還是土炸彈和一些簡單的進攻武器。如此的生產能力生產這些低階的東西,當然是很快的,一批批這樣簡單的武器裝備部隊。
瀋陽兵工廠這段時間生產最多的是簡單裝甲車和重機槍車。胡啟忠幹了一件讓瀋陽有錢人全都大罵他的決定。
第一收回瀋陽所有的機動車輛,想坐車那就坐馬車和黃包車,只要是機動車就全都收回,包括汽油,一切燃油。把這些大小機動車全都送進兵工廠拆掉,原因很簡單,需要發動機。
一輛輛加裝鋼板的簡易裝甲車被製造出來,這些車輛上都是不太厚的裝甲,也只能防住子彈,一般的連手榴彈都無法抗住。在關明遠來說這樣的戰車沒什麼用,在迫擊炮和擲彈筒面前都沒什麼優勢。可是當參謀部的訓練計劃下達後,他也不能不承認,這樣的進攻武器對步兵是致命的。
到現在為止雪原軍除了一個炮兵團以外,各軍師旅都沒有炮兵,最大攻擊武器就是擲彈筒,裝備的也很少。
雪原軍一樣武器最多,那就是機槍,還都是輕機槍,重機槍也幾乎沒有。它們都裝到戰車上了,每個旅最少保證一個營的裝甲特戰作戰部隊,而步兵只是配合他們的作戰。
凌芸兩個工作,一個是關心兵工廠的生產,一個是對周圍日軍的調動注意。情報處的工作是最忙的,同時各部隊都有自己的偵察兵,對周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