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3/4 頁)
,那是有永冰界和浮冰界,沒有不凍港,又有美國北部地區,蘇聯還應該惦記遠東地區。她說道:“不行,減輕對日本的壓力可以,但不能出兵中國,為防止美國插手,漢華也不能插手。所以,你透過外交部門,加大對中共方面技術援助,儘快為他們武裝空軍和海軍,增強中共方面的軍事實力,中國問題還得他們自己解決,沒有外來力量,老蔣不是對手。”
胡啟忠說道:“你對他們這麼有信心?”
凌芸當然有信心,原來歷史中形勢條件比這個差多了,一樣三年時間把蔣介石趕到臺灣去。如今擁有整個東北,抗聯已發展成擁有二十萬軍隊的龐大軍隊,再有了海空軍,國民黨更加不是對手。點頭說道:“沒問題,但記住低調處理,我相信他們有辦法。”
胡啟忠說道:“我們怎麼應對美蘇問題?”
凌芸嘆口氣說道:“透過美國駐漢華大使喬治·特倫科,向美國提出就日本戰後問題,進行商談,同時通知蘇聯,就日本北方問題進行協商解決。”
胡啟忠有些不甘心的說:“這是把好處分給他們。”
凌芸無奈的問道:“你有別的辦法嗎?”
第191章 敲山震虎(一)
胡啟忠一時語塞,他確實沒辦法。凌芸深深嘆氣,那就是她也不甘心。但不甘心又能怎麼樣?漢華絕對沒有對抗美蘇兩個大國的能力。所以,只能讓出到手的利益,把日本這塊蛋糕分給美國和蘇聯。
美國並非是真的幫助日本,所作的一切不過是為了進入亞洲,完成美國的全球戰略,骨子裡也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現階段漢華只能是讓一步,同意美國介入,才能緩解漢華的壓力。想解決這些問題不是短時間能辦到的,日本的仇只能以後再找回來。
美蘇兩國大使在接到漢華外交部的通知之後,第一時間把漢華的意思向國內報告。時間沒幾天,美國方面作出答覆,就亞洲和平局勢問題,美國同意透過和平方式解決。他們的談判大使已然前往漢華,就日本的戰爭結束問題進行商談。
凌芸一點輕鬆的感覺也沒有,羅斯福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並不會滿足於分一杯羹,他想完全控制亞洲。漢華向他提出請美國參加商議,促使美國獅子大開口。
但蘇聯方向沒有回答,對於漢華的提議,蘇聯斯大林方面保持沉默。無論是胡啟忠還是凌芸心裡都明白,斯大林更不甘心。
如果在漢、美、蘇三國情況下達成協議,蘇聯再很難向漢華動手。美國當然不想看到蘇聯強大起來,不管國家利益如何,一個意識形態上,美國和西方國家都不會接受蘇聯。但對德國戰爭,讓英美蘇暫時處在同盟關係上。
美國如何向日本提出的,漢華還不清楚,但是整個亞洲的變化卻很明顯,無論哪一方面都偃旗息鼓。漢華的軍事行動在減少,除了海空軍對日本海上進行封鎖以外,只有對馬島的轟炸沒停止。
這個很大的島嶼上面已經沒人了,日本軍隊無法生存,老百姓更加不能生活,只好向本州島撤退。本來是撤向九州的,但九州島大規模傳染病爆發,迫使對馬島的日本人撤向本州島,海鮮海峽已是基本安全的地方。
漢華海軍兩個艦隊分別保護東面海岸線和西部海岸線。隨著所有艦船改造完畢,漢華海軍已然成形規模。雖然沒有大型航空母艦,但輕型水上母艦和導彈驅逐艦,讓漢華海軍成為太平洋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漢華的成功促進美蘇英都在加快導彈研製,當然最快的是美國,畢竟他們本土沒有遭到進攻,又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實力。在漢華的科技帶動下,世界軍事向遠端打擊方向發展。
日本在中國的軍隊逐步向沿海地區撤退,放棄了內陸大片地區。但隨著日本軍隊的撤退,國內戰爭氣氛也越來越濃。蔣介石把退守大西南的很多軍隊向中部地區調動,緊隨著日軍撤退的腳步前進。
迫於日本方向的壓力,南京汪精衛方面也在收縮兵力。投降南京政府的軍隊,搖身一變又成為重慶方面的軍隊,阻擊向各地接受日軍退出地區的中共軍隊,把這些地方全都移交給國民黨。
但延安方面也不甘示弱,大批軍隊佔領了農村地區。中國出現的情況很奇特,中共控制了大面積的農村,蔣介石的軍隊控制著大中城市和交通沿線。
又是同樣的情況,對此漢華方面一直保持沉默。楚玉的政府方面只是作兩件事,一件事加大國內經濟建設,另一件事就是擴大從中國內陸地區移民。海上優勢通道的建立,讓漢華移民的速度陡然加快,各地人煙稀少,村鎮沒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