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而人群只剩下六七個了。陳興全擔心這些人繼續上來會發現他,正打算找個地方躲起來,左右四顧,覺得四周除了他上來的那條路,沒有可隱藏的地方,正在躊躇間,聽見下面的腳步聲已經沒有了,他往下面一看,發現剩下的人也都消失了,這才鬆了一口氣。
退路已經沒有了,往下面去,更是想也不敢想,現在惟一值得研究的就是那口棺材,也許憑藉著那口棺材裡的東西,他能夠對這個神秘的地下世界有一些瞭解,於是他起身,尋找裂縫間的通路,小心地挪動著步伐,繞過這些裂縫,靠近了這口棺材。走到近處,他才發現,眼前的這口棺材呈菱形,上面的棺蓋是半圓形的。在棺材下面有個兩尺深、五尺左右寬的坑洞,棺材就架在坑洞內土石壘積的支撐牆上。陳興全記得師傅曾經說過,古代最早的墓葬是沒有棺槨的,多是以下挖深穴,壘土為墳,奴隸主多會把坑穴挖得似模似樣,像生前居住的地方,按照考古上的分類,多稱之為“坑葬”。到了春秋戰國時候,隨著社會分工的具體化,才有了棺槨,那時候人類對生活居住環境的認識以為地球是個半圓形,所以在講究周禮的時代,為了追求天人合一,就把棺槨設計成下面是長方形,上面棺蓋是半圓形的。這種習俗一直從春秋戰國延續到三國,直到唐宋以後的棺槨,才建成上下一樣,和現在所見到的差不多,但是在棺蓋邊角上仍然保留了一些弧線形。
從現在這具棺材上看,應該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下面的坑穴就是保留了最早先人的墓葬傳統,只是陳興全不明白的是下面的坑穴已經挖好了,可是這具棺材為什麼不下葬。
第三十九章 懸崖疑棺(2)
陳興全往棺蓋上看去,只見棺蓋和棺身合得嚴絲緊密,棺蓋如鏡面一般光潔細膩,上面刻著一些類似符號的古代文字,文字上刻空的地方積滿了塵土,棺蓋和棺身合縫間還有乳白色的凝固物,他知道這是古代為了達到防潮所採取的措施,棺蓋和棺身是用米湯混合沙土、蜂蜜等物質填合的。
他想邁過去,看清楚棺蓋上的文字,可是腳下是坑穴,沒有落腳的地方,無奈他只好身子撲下,兩手抓住棺蓋,身子懸空,頭已經挨著棺蓋了。他湊近那些文字,仔細地辨認著。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都有不同的文字和度量衡,所以要想研究這些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好在他的師傅陳修平當年博古通今,曾經教會過他不少,但是他的師傅包括那些研究古漢字的專家,對這些古文字的認識也不過來源於對一些古墓發掘時的殘缺記錄,所以陳興全對那些文字看得結結巴巴,至於中間漏缺的部分他只能透過上下的意思順下來,但是古代的文法和現在有很大出入,而且這些文字類似於古代的巫語,並不似現在的文章那樣可以順意順音地通下來。
他費了很大工夫,也只琢磨出第一句話(總共有三句半多點)。
第一句話翻譯出來的意思,是:“當我找回自己的時候,我讓黑暗與光明同時存在,共用一隻心。”(最後一個字他翻譯不出來,看上去是個半圓,他只能按象形意思理解為“心”)
他覺得十分不理解,黑暗與光明共用什麼東西並不重要,關鍵是這裡所指的黑暗與光明是有所代表,指正義和邪惡呢,還是指天象?不管是什麼,兩者之間是相互對立的,但是為什麼要共用呢?這句話本身似乎矛盾重重。
他正想接著翻譯下去,忽然又聽見那陣嘹亮的號角聲,下面又傳來一陣喧譁聲。他心裡一驚,以為有人發現了他,嚇得趕緊用手撐了一下棺材,反彈回原地,然後小心地繞過縫隙,跑到來時的通道上,躲到懸崖下面。等了一會兒,見沒有動靜,他才小心翼翼地湊過頭去,發現下面的山路上出來一些人,由上及下都有,這些人雙手合十,跪在山路上,嘴裡似乎在喃喃唸叨著,看上去很虔誠。由於山谷之間有迴音,同時唸叨的人很多,偌大的山谷發出一陣嗡嗡的迴響聲。忽然之間,所有的聲音又一起靜止,這些人沉默了一會兒,又轉身消失在山道上。陳興全這才明白,原來這些人的住宅是依山而建,把自己的住所開鑿在山道邊,看剛才的規模,下面的人最少也有上千人之多,這也許就是詿驊酈所說的部落了。
。。
第四十章 夾縫暗湧(1)
陳興全看著這些人都回去了,懸著的心才落了下來。他又爬回棺材上,繼續看了下去,下面的話翻譯起來更讓人匪夷所思,但是意思卻很好理解:尋找我們的永息之物,當黑暗與光明的雙掌重合的時候,我們的世界就來到了這裡。
陳興全禁不住苦笑了一下,他實在不明白,什麼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