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4/4 頁)
算需要的薪酬數量,上報匯總,編制出整體預算。
(1)主要優點:簡單易行,靈活性高,因接近實際從而員工容易滿意;
(2)主要缺點:不容易控制薪酬成本。
3、上下結合法
各部門先估算需要的薪酬數量,然後預測單個員工的加薪幅度,最後比較這兩者的差異,作出必要的調整後得出整體預算。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薪酬控制指標】
薪酬控制的指標分為主要指標和輔助指標。
1、主要指標
(1)人均薪酬成本:年度薪酬總額/年度平均人數
(2)人工費比率:年度薪酬總額/年度稅前收入
(3)人工成本比率:年度薪酬總額/年度營運成本
如果薪酬成本支出合理,這三個指標應該呈現“一高二低”,即人均薪酬成本高、人工費比率和人工成本比率低,表示人力資源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
2、輔助指標
(1)福利佔薪比例:年度福利專案開支/年度薪酬總額
(2)往年移動平均薪酬:對過去相鄰的每三年的薪酬水平求出算術平均數,對這些平均數進行比較,繪出薪酬平均移動趨勢圖,以反映近年的薪酬水平的變化趨勢。 txt小說上傳分享
【薪酬結構調整】
薪酬結構調整主要是對工資標準和工資等級的增加或減少。工資標準的調整主要是參考市場工資率的變動,而工資等級的調整主要是根據企業管理的需要。調整一般在兩個方面進行,其一是對享受某一工資等級的人員數量的調整,例如在工資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對高、中、低不同層次的人員數量進行縮減或增加;其二是調整工資表,對工資等級線、工資級差進行調整。一些現代企業常用的方法包括:
1、降低或提高高薪人員的比例
(1)降低高薪人員的比例:主要是透過採取緊縮政策來降低企業的工資成本,因為一個高階管理人員的收入往往是一般員工的數倍;
(2)提高高薪人員的比例:往往是為了轉變經營方向或者進行技術調整,以吸引和保留高階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
2、調整一般員工的薪酬結構
例如為了降低員工的薪酬水平,適當降低獎金在薪酬結構中的權重,比較隱蔽的做法是把獎勵標準提高,使得員工在一般情況下只能獲得基本工資,而很難獲得獎金。也有運用延長工作時間但工資水平不變,或者增加幅度不大的方法,在合法的範圍內,儘量壓縮企業自己規定的帶薪休假時間,以增加工作時間。
3、調整工資等級和工資標準
這種調整是為了增加工資的彈性,以便在員工收入分配上有更大的靈活性。例如工資等級設計上的“寬波段化”,將工資等級線延長,將工資類別由原有的十幾個減少至三、五個,在每種類別上包含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