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3 頁)
論韓柳與佛老 鄒旭光 江海學刊 1999.5 P124~128
白居易與佛教 馬現誠 江漢論壇 1999.2 P85~88
佛教與韋應物及其詩 馬現誠 東嶽論叢 1999.4 P126~129
詩僧可朋及其《耘田鼓》 吳天墀 文史雜誌 1999.1 P57~58
禪宗偈頌與宋詩翻案法 周裕鍇 四川大學學報 1999.2 P53~58
黃庭堅與佛教 彭印川 華夏文化 1999.1 P50~51
儒佛心性論與袁宏道的“性靈說” 周群 鎮江師專學報 1999.2 P24~27
賈寶玉參禪詩的意象解讀 沈永 中文自學指導 1999.2 P32~37
論禪宗所謂“本來面目” 吳言生 晉陽學刊 1999.3 P33~39
論《楞嚴經》對禪思禪詩的影響 吳言生 唐都學刊 1999.2 P38~43
論《楞伽經》對禪思禪偈的影響 吳言生 人文雜誌 1999.1 P149~156
臨濟宗禪詩研究 吳言生 河東學刊 1999.1 P40~45
臨濟宗禪髓詩研究 吳言生 五臺山研究 1999.1 P3~10
臨濟宗頌古詩研究 吳言生 河東學刊 1999.6 P9~10
曹洞宗禪詩研究 吳言生 陝西師大學報 1999.1 P144~150
黃龍宗禪詩研究 吳言生 五臺山研究 1999.4 P9~17
論李商隱詩歌的佛學意趣 吳言生 文學遺產 1999.3 P47~56
2000年
宋代詩學術語的禪學語源 周裕鍇 文藝理論研究 2000.4 P92~封三
突破與超越:試論禪宗思想對中國詩學的影響 胡遂 西北師大學報 2000.1 P49~55
法眼、“目前”和“隔”與“不隔”:論王國維詩學的一個禪學淵源 張節末 文藝研究 2000.3 P38~49
繞路說禪:從禪的詮釋到詩的表達 周裕鍇 文藝研究 2000.3 P50~55
以俗為雅:禪籍語言對宋詩的滲透與啟示 周裕鍇 四川大學學報2000.3 P73~80
禪宗與盛唐審美意識的轉變 傅紹良 陝西師大學報 2000.4 P36~42
佛禪美學與劉禹錫的禪學思想 高林廣 內蒙古社會科學 2000.5P81~85
佛禪對柳宗元山水詩的影響芻議 王樹海 王鳳霞 社會科學戰線 2000.1 P105~114
迎接佛教電子化時代的到來 吳言生 法源 中國佛學院學報2000P87~91
論《維摩經》對禪思禪詩的影響 吳言生 世界宗教研究 2000.1 P63~69
論《法華經》對禪思禪詩的影響 吳言生 中國佛學 2000.1 P93~118
論《華嚴經》、華嚴宗對禪思禪詩的影響 吳言生 人文雜誌 2000.2P85~91
法眼宗禪詩研究 吳言生 唐都學刊 2000.2P51~56
溈仰宗禪詩研究 吳言生 淮陰師院學報 2000.2P69~74
禪詩理事圓融論 吳言生 東南大學學報 2000.2P111~116
禪詩審美境界論 吳言生 陝西師大學報 2000.1 P61~67
禪宗審美感悟論 吳言生 學術月刊 2000.12P82~89
2001年
雲門宗禪詩研究 吳言生 五臺山研究 2001.1 P8~15
論《起信論》對禪思禪詩的影響 吳言生 普門學報 2001.1 P140~179
禪宗的詩學話語體系 吳言生 哲學研究 2001.3 P20~2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