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頁)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鍛鍊,寶寶過敏體質會逐漸脫敏,症狀即可消失。寶寶每次發作時可臥床休息,注意保暖;服用解痙藥物,如顛茄、阿托品;同時服用脫敏藥,如異丙嗪、撲爾敏等。如果寶寶發作4小時~6小時症狀沒有緩解,應該去醫院檢查,以排除急腹症。如為繼發性腸痙攣,要針對病因治療,以免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腸套疊的救治與護理
病症: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鄰近的另一段腸腔內,是嬰兒時期的急腹症,多發生於4個月~12個月的健康寶寶。患了腸套疊之後,寶寶會很痛苦,肚子陣陣絞痛、由於寶寶不會說腹痛,常表現為大聲哭鬧,四肢亂掙動,面色蒼白,額出冷汗。發作數分鐘後,寶寶安靜如常,甚至可以入睡。但隔不久,約10分鐘~60分鐘,腹痛再次出現,寶寶又哭鬧不止,如此反覆發作。與此同時,寶寶還有嘔吐、拒絕吃奶等現象,病初排便,1次~2次為正常便,哭鬧過4小時~12小時後,寶寶多排出果醬樣便或深紅色血水便,這是由於腸管缺血、壞死所致。導致寶寶患腸套疊的原因至今尚不明瞭。一般認為是嬰兒時期生長發育迅速,需要新增輔食來保證營養攝入,而消化道發育尚不成熟,功能較差,各種消化酶分泌較少,使消化系統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而年輕的父母不瞭解這個特點,胡亂給寶寶吃些不易消化的食物,更增加了胃腸道負擔,從而誘發腸蠕動紊亂,導致腸套疊的發生。
處理方法:對陣發性哭鬧的寶寶懷疑是腸套疊時,就應爭取時間,迅速到醫院就診。凡病程在48小時內的原發性腸套疊,無脫水症,腹不脹,可以用氣灌腸療法使腸管復位,復位率在95%以上。晚期病情嚴重者,需手術治療。
?凍瘡的護理
病症:凍瘡是寶寶在寒冷的冬天易發生的一種疾病,由於寶寶身體較長時間處於低溫和潮溼刺激時,就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而發生凍瘡。凍瘡的臨床表現是:主要發生於肢體遠端血液迴圈不良的部位,如手指、手背、腳趾、腳跟、腳邊緣、腳背、耳輪、耳垂、面頰等。患凍瘡的部位一開始充血發紅,形成暗紅色的斑,並伴有腫脹、疼痛、發癢,尤其是一遇到熱時,又癢又脹十分不舒服,嚴重者會出現水泡,水泡可能會破潰,形成潰瘍面,這時,疼痛加重。通常,凍瘡會癒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氣暖和時才能好轉。
處理方法:當寶寶要去戶外時,一定要注意給寶寶保暖,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別是經常暴露的部位,可適當地塗抹護膚油以保護面板。若寶寶患了凍瘡,要及時治療,沒有破潰時在紅腫疼痛處塗抹凍瘡軟膏或維生素E軟膏,也可請中醫開一些草藥煎洗,當有水泡和水泡破清形成潰瘍面時,最好請醫生處理,以免處理不當加重病變而促發併發症。
6~9個月寶寶的安全護理
?避免學步車給寶寶帶來危害
可能原因:在寶寶8、9個月時,大多數已開始蹣跚學步了。這時很多父母會給寶寶買學步車來幫寶寶學走路,這樣會使寶寶在學步車裡走動,甚至可以不求助別人,走進自己感興趣的陌生之地看個究竟,獲得許多經驗。但是學步車在為寶寶學走路提供了便利和安全的同時,也會給寶寶帶來一些安全問題。比如學步車碰到一些障礙物會翻車,會摔傷或磕傷寶寶等等。所以寶寶使用學步車也要加強維護。
6~9個月寶寶的護養要點(11)
安全防範措施:學步車的各部位要堅牢,以防在碰撞過程中發生車體損壞、車輪脫落等事故,而且學步車的高度要適中,車輪不要過滑。為防止翻倒,學步車至少應該有6個輪子。為獲得最大的穩定性,輪子所在的底部應該比步行器的高度長。要經常檢查學步車的每一個車輪,確保它們能360度地旋轉。
寶寶雙手能觸控到的地方必須保持乾淨,防止“病從口入”,要為寶寶創造一個練習走路的空間,這一空間地面不要過滑,不要有坡度,不能有帶稜的東西,不能有凹進凸出的傢俱,不能有寶寶隨手夠到的小物品(以防寶寶將異物放入嘴裡),更不能有門檻或其他阻礙物等。如果附近有樓梯口,記住將孩子放入步行車以前,要關閉樓梯口的安全防護門。
另外,與寶寶不應該去的地方應有一障礙物阻擋。更不要把學步車當成寶寶的“臨時保姆”,在寶寶學步期間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要隨時保護。
寶寶學步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寶寶骨骼中含鈣少,膠質多,故骨骼較軟,承受力弱,易變形。寶寶在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