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南北兩京(第1/3 頁)
史可法幾人便暗自嘆口氣。
因為大佬錢謙益這一表態,就意味著東林黨在“擁立”這一大事件上徹底失敗,由福王朱由崧監國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戶部尚書高弘圖給史可法使了一個眼色。
史可法讀懂了這個眼神的含意,擁立之功已然旁落,現在他們唯一能爭取的就是勸進之功,只有透過勸進來緩和與福王之間的關係。
誰讓他們東林黨跟福藩之間有著舊仇呢?
劉孔昭又拿出來一份早就已經擬好的百官公啟。
先由錢謙益謄寫一遍,然後一眾東林黨大佬摁手印。
第二天,由南京禮部尚書王鐸手捧著百官公啟,過江拜見了朱由崧,表達南京官紳百姓的殷切企盼,希望他能夠出面監國,挽狂瀾於既倒。
朱由崧先是百般推辭,最後拗不過才勉強應承下來。
四月廿九日中午時分,朱由崧在禮部官員的陪同下過江到達燕子磯。
這時候,以史可法為首的南京官員以及以魏國公徐弘基為首的留都勳貴早早的已經等在了儀鳳門外,接著就是走一波流程。
在走完流程之後朱由崧並沒有急著進城。
朱由崧在這些年的巔沛流離之中也成長了不少。
朱由崧先帶著文官勳貴到明孝陵拜謁了太祖高皇帝,接著又拜謁了懿文太子朱標,然後才進入南京,正式接過臨國的重任。
過了一天之後也就是五月初一,朱由崧頒下監國之後的第一道旨意——廷推閣員。
這在程式上其實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到了萬曆之後,大明朝的內閣負責制已經進化得相當完善,國家的大小事務都先由內閣票擬給出意見,再送到司禮監批紅,皇帝如果不贊成就打回內閣重新票擬,皇帝贊成就送到六部各司以及各個院寺去落實執行。
在這個制度中,內閣負責決策,六部各院寺負責落實執行,皇帝就只剩下監督權,包括各項權力中權重最大的人事任免權,皇帝也同樣只剩下監督權,每次遇到有官員補缺,皇帝只能在內閣擬定的名單中進行圈選。
皇帝透過中旨也能奪回部份人事權。
只是偶爾一兩次文官群體還是能忍讓。
但是次數一多文官群體就會群起而攻。
而且圍攻皇帝的手段也是極狠——官員大面積罷工,讓朝政癱瘓!
說起這個,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爺孫倆是深有體會,這兩位都是深受文官群體大面積罷工之苦,不過在應對能力上這兩位皇帝就有著天壤之別。
嘉靖皇帝是透過拉攏一批打壓一批分化了文官群體。
萬曆皇帝卻來了個破罐子破罐,你們罷工老子也罷工。
然後?然後在文官群體和萬曆皇帝的合力折騰下,把大明給折騰完了,所以史家說大明不是亡於崇禎,實際上亡於他爺爺萬曆。
說這麼多其實就為了說明一點,內閣制已經相當成熟。
不光辦事效率高,官民百姓的接受程度也高,還有皇明祖訓背書,皇帝也奈何不了。
但是北京淪陷後,皇帝和三大皇嗣下落不明,內閣也遭到一鍋端,大明的整個官僚機構已經事實上陷於停擺。
所以要想辦事,首先必須得恢復官僚機構的運轉。
要想恢復官僚機構的運轉,就必須先有一個大腦——也就是內閣。
然而,程式上沒有問題並不意味著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其實還有一件更加十萬火急的事情等著朱由崧這個監國處理。
那就是對江北四鎮的安撫,或者鎮壓?
除了黃得功外,其他三鎮這會已經成了驚弓之鳥。
他們都覺得大明朝快完了,所以都在拼了命的打家劫舍,斂聚資財。
這時候,劉良佐正在鳳陽府燒殺劫掠,劉澤清正在淮安府燒殺劫掠,高傑一路洗劫到揚州府還不夠,把揚州府城也給團團包圍住。
這他媽的哪是官軍?根本就是賊寇嘛!
只有黃得功的軍隊保持著嚴明的紀律,沒有劫掠。
但無論是剛當上監國的朱由崧,還是史可法這些東林黨大佬,都沒把這事放心上,只是把黃得功所部調到儀真,充當南京的屏障。
至於鳳陽、淮安還有揚州三府,且由得高傑他們鬧去。
無非就是想要錢財,只要高傑他們還認大明朝廷就行。
……
南京官員是這麼想的,遠在北京的官員也是這麼想的。
因為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