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大規模進攻(第2/3 頁)
激昂。
鰲拜也聽得熱血沸騰。
“拜音圖大人,你說到我鰲拜心坎裡了。”
鰲拜擊節說道:“下午我們換個方向攻擊,我帶一個牛錄的鑲黃旗勇士加正黃旗漢軍的兩個牛錄,最後再搏一把!”
“不!”拜音圖擺手道。
“一個牛錄不夠,你帶一個甲喇的勇士去。”
“漢軍旗八個牛錄還有高第的降軍的全部。”
“以我們的兵力,從外圍上百個銃臺同時發起進攻辦不到,但是從十幾個銃臺同時發起進攻卻還是能做到的!這一次一定要打垮明軍!”
“嗻!”鰲拜轟然應喏。
……
崇禎已經忙碌了整整三天。
這三天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測定射擊引數。
效率嘛,只能說差強人意,已經標定好了五十多個銃臺。
畢竟只有一個人,一天標定十七八個銃臺就已經是極限,測定射擊諸元這個事情不費什麼體力,但是費時間。
這會崇禎又來到一個銃臺。
並且將其中一門虎蹲炮搬到銃臺中央。
這門虎蹲炮至少有六十斤,比其他銃臺的虎蹲炮都要重。
說起這,崇禎就一臉無語,大明的兵仗局還有軍器局是真的打胯,連大秦的兵器製造都形成了一定水平的流水線製造,可是到了明朝,卻反而越混越回去了,明朝從來沒有流水線生產這種事,更加不存在標準化這個概念。
既便是同一個工匠剛澆鑄的同一批虎蹲炮,你也找不出來相同的。
因為沙模都是現翻現澆鑄,澆鑄完一門炮,就又要做個新的沙模,所以大明根本就不存在尺寸完全相同的兩門虎蹲炮。
事實上,不要說是虎蹲炮,就連鳥銃都還沒有形成標準化的生產。
每支鳥銃的銃管外徑都不一定相同,給鳥銃配套筒刺刀都很麻煩,因為每支鳥銃都必須配備專用的刺刀,這就很麻煩。
不能標準化,不僅效率低,生產速度上不去,而且造價也下不來,大明的財政也會被拖垮,所以頂住建奴的這一波攻擊後就馬上回南京,回南京之後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搞錢,搞到錢之後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改組兵仗器和軍器局。
還說虎蹲炮,由於技術引數幾乎沒有相同的,這就大大增加了測定引數的工作量,因為同一個銃臺的兩門虎蹲炮都要單獨測定。
比如這個銃臺的這兩門炮,不光重量不同、口徑不同,甚至連兩個虎爪的形狀以及傾角都不同,根本沒有任何相關性。
但就是這樣的兩門虎蹲炮,也得測定引數。
而且得把左右兩側各2個、前排4個、再前排3個,一共11個銃臺的標定射擊引數給測定好,這一來,當三百步內的這11個銃臺的任何一個遭到攻擊時,本銃臺的兩門虎蹲炮就能根據事先標定的射擊引數,進行炮火的大誤差支援。
按近代標準,虎蹲炮根本就不具備標定射擊的條件。
因為虎蹲炮的誤差率太大,同樣的裝藥量,裝的也是同樣的彈丸,但是兩次射擊的彈著點能偏出三十步,接近五十米!
要知道虎蹲炮的最大射程也就五百米。
但是彈著點卻能偏出五十米,這是什麼概念?
按近代標準,這樣的火炮甚至都不能上戰場。
但是好在崇禎的要求並不高,誤差三十步是大了點,但是也能用。
因為十幾個銃臺二十多門虎蹲炮從不同方向同時朝一個銃臺發炮,虎蹲炮的這個缺陷就反而變成了優點,反而形成大面積無死角的全彈幕覆蓋!
“開始幹活。”崇禎大概的調了下射角,對朱慈烺還有朱慈炯說道,“還是老規矩,烺兒你去左邊的銃臺,炯兒你去右邊。”
跟著崇禎測了三天的射擊引數,朱慈烺和朱慈炯小哥倆的業力能力也是突飛猛進,已經可以單獨擔負起給崇禎報靶的重任。
就是崇禎打完炮之後,小哥倆先測量彈著點的誤差,然後報給崇禎。
小哥倆應了聲是,正要離開時,右前方某個銃臺陡然響起轟的一聲。
“這是號炮!”朱慈烺眉頭一皺,說道,“估計又有建奴跑過來襲擾。”
“這些建奴是真噁心,跟一群蒼蠅似的。”朱慈炯道,“趕走了還來,拍又拍不死,真是讓人生氣。”
小哥倆的話音還沒落,又是轟轟兩聲響。
“號炮三響!”朱慈烺的臉色瞬間就變了。
號炮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