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康百萬(第1/3 頁)
崇禎問道:“烺兒,炯兒,你們是不是已經認定路振飛和康百萬有勾結?”
“肯定啊。”朱慈炯不假思索的道,“路振飛先是以低於市價的9錢一石的價格將50萬石漕糧賣給了康百萬,接著又以明顯高於市價的15兩一石的價格把這50石漕糧買回,要說這中間不存在勾連,兒臣是不相信的。”
這時候,朱慈烺忽然說道:“父皇,兒臣明白了。”
“兄長,你明白什麼了呀?”朱慈炯愣了一下問道。
朱慈烺說道:“江南八府又一州每年解送京師的漕糧定額為400萬石,今年的漕糧原本應該年初就起解,但由於流賊攻陷河南致使漕運中斷,第一批40萬石漕糧滯留在揚州,其餘360萬石漕糧更是未及起解。”
“後來京師淪陷的訊息傳到了江南,漕糧也就沒有必要再解送到京師。”
“恰好,此時高傑、劉澤清及劉良佐這三鎮邊軍皆流竄到江北各州府,以史可法為首的留都官員為了穩住三鎮,便決定將400萬石漕糧變賣,換成折色準備犒軍,此事是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跟父皇說的,應該不會有假。”
“360萬兩折色銀子也是高弘圖親口說與父皇聽的。”
“也就是說,每石9錢的價格是留都官員共同議定,並非路振飛獨斷。”
“所以至少在此刻,康紹敬花45萬兩銀子購入50萬石漕糧可謂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其非但無過,反而有大功!”
“嗯。”崇禎稱讚道,“分析得有道理。”
朱慈炯不服氣道:“那路振飛花15兩一石的價格再把漕糧買回來,這總有問題吧?還有康百萬一進一出賺了朝廷30萬兩銀子這終歸也是事實吧?”
“三弟莫急,聽我慢慢分析。”朱慈烺笑了笑,又說,“路振飛花15兩一石的價格把漕糧從康紹敬手裡購回,看似吃虧,其實不然。”
“這還不吃虧啊?”朱慈炯道,“虧大了好吧。”
“其實並不吃虧。”朱慈烺說道,“讓糧商把糧食運到山陽,然後以15一石的價格直接從糧商手中購買漕糧,最終花費也就是15兩一石。”
“可如果仍舊按照朝廷的計劃,從江南各府購買漕糧。”
“既便按1兩一石的平價買入,去除漂沒之後,最終送到山陽的漕糧也僅只有半石,也就是說實際價格為2兩一石,更貴!”
“我相信路部堂肯定是算清楚了這筆賬,所以才會直接從糧商手中購糧。”
“卻沒想到,此舉直接得罪了江南官場,因為江南八府又一州的官吏們沒了從中食利的機會,豈能不惱?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御史言官彈劾路部堂。”
“更重要的是路振飛壞了規矩。”崇禎補充一句,“他跳過了內閣的宰輔!所以才會遭到御史言官的圍攻,還是黃家瑞滑頭,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路振飛,他自己卻抽身事外,而路振飛也是耿直,一心只想著往前線運送更多的漕糧,就直接做了他想做的。”
“可是可是,康百萬血賺30萬兩這終歸是事實吧?”朱慈炯還是有些不服氣。
“可人家是正當經營,賺錢又有什麼錯?”崇禎道,“炯兒,你不能學你太祖爺爺,因為商人賺錢多了,就眼紅,就把他們當成肥豬進行宰殺。”
“你要是覺得商人賺錢多了,想要限制他們,這麼想沒問題。”
“但是你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掠奪人家財產,這叫不講規矩。”
“父皇昨天剛跟你說過的話就又忘記了?上位者要學會敬畏,敬畏天道,敬畏規矩,要慎用手中的權力。”崇禎道,“給康百萬安個罪名很容易,罰沒他的家資至少可以解決徐州前線兩個月軍餉,但是事情卻不是這麼辦的。”
“商人如果是合法經營,他們的財產就應該受到保護。”
說到這一頓,崇禎又道:“更何況父皇還指著這些商人貢獻賦稅呢。”
“啥?讓商人貢獻賦稅?”朱慈炯說道,“父皇你想徵商稅?那些文官又該發瘋了,他們絕對不會同意你徵商稅。”
崇禎自顧自的接著說道:“烺兒,炯兒,你們知道南宋淳熙年間的歲入有多少貫嗎?超過一億貫!按可比價格相當於現在的一億兩!”
“而咱們大明歲入多少?按照可比價格,最多時也就三千萬兩!”
“南宋的國土也就跟大明現在疆域相仿,為何賦稅會差這麼多?”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南宋商業興盛,商稅貢獻了八成以上賦稅,所以父皇才說無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