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頁)
俏蟻衷讜謖飧鍪貝�7年了,我做了什麼?
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似乎沒有什麼展啊?我總是想著要去當教授的學生,可是我憑什麼啊?
看了本期美國行量最大的報紙《今日美國報》組織的全美最佳學術研究型高中生的評選活動,我才現自己和他們比較起來,還差了很多……
鬱悶,我堂堂一個博士生,會比不過你們高中生!
為什麼我不能取得和你們一樣的成就,為什麼我不能展現自己的才能?不就是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嗎?
我很恨地想。
中國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積累和灌輸,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注重知識的掌握和繼承,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而美國更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批判精神,注重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
美國從學生小學開始就讓學生做課題,透過探究性學習,對某個主題做較深入研究,當學生對課題深入研討時,他需要翻閱大量的資料,學習相關知識,思考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實際考察,寫論文、應對質疑和答辯。經過閱讀、寫作等綜合訓練,並且查閱大量的資料,所學的知識遠遠出了教科書的範圍。
所以他們在高中的時候才能夠表論文。
而中國的學生,從小考試是高手,學習是高手,但是要對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就不行了!
所以,中國的學生在讀大學的時候都不知道論文是怎麼寫的,直到自己做畢業設計!
我當時幾個工科的朋友談他們的師弟師妹們,那個鬱悶啊,一個比一個水,都不知道是怎麼考上研究生的,連論文的格式都不知道……
這個樣子,怎麼和美國中學生比啊!
我恨啊……
………【刺激(一)】………
憤恨地看著手中的報紙,看著那些小孩囂張的事蹟,氣得我牙癢癢,為什麼我要如此辛苦地隱藏自己啊?
都是中國這個教育制度害的!
美國行量最大的報紙《今日美國報》每年都組織一次全美最佳學術研究型高中生的評選活動,而今年的評選委員會從全美高中學校推薦的7名高中生中擇優評選出了20人為全美最佳學術研究型高中生。
看著這20人取得的成就,即使我再有不甘,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出色,將自己的怨恨吞到自己的心裡。
成績好當然是評選的重要條件,但只是其中的一個條件而已,其他重要條件還有活動能力、領導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等。
學習方面:20人中有13人的學業平均值為滿分(4分),平均的學業平均值是分。這個我有自信,我也不差,呵呵,從小到大,我的成績幾乎就是滿分,好了,這個沒有丟人。
活動能力方面: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社會活動領域,有的是市長的青年人教育諮詢團成員,有的是聯合國傑出代表獎獲得者,有的是州管弦樂團的樂手,有的是輔導教師,等等。
提到這個我就是氣,中國的高中哪有什麼社團啊!菜菜說得還是有點道理的!中國學生的很多被限制了,僅這一點,我就輸了,不過我能不能用自己的競賽成績來替代呢?
領導能力方面:幾乎每個學生都是自己活動領域中的領導者,不少學生擔任了校學生會主席或校報總編,許多學生創辦了各種各樣的俱樂部或基金會並擔任主任,有的是美國國家級的協會主席,有的領導了校園的反暴力周活動,有的是州長跑隊的隊長,有的是市青年爵士樂團的策劃,有的組織了對運河水閘的清洗,等等。
知識運用能力:每個學生都是自己專業研究領域中的佼佼者,有的研究鼠腦容量遺傳學,有的研究麻疹病毒,有的研究核磁共振光譜學,有的研究抗癌物質,有的研究海鹽,有的研究感測器,有的研究社會問題和文學藝術。有4人在學術才能測試中獲得滿分分),2人獲得3項專利,1人創作了4部音樂作品,1人出版了1部論著,1人獲普利策新聞獎提名,1人獲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大賽銀獎,1人獲全美科學奧林匹克大賽金獎,6人次獲國際科學和工程大獎賽大獎,6人次在全美數學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10人次進入英特爾科學英才大賽半決賽或決賽。
哇,看著後面的幾項,即使是我現在的成績也不敢有絲毫的吹噓了,真是的,自己的那些成和這些人一比較就什麼都不是了,氣憤啊……真讓人想不通,他們到底是不是高中生啊!
自怨自艾了一會,一壺茶被我用常的度給幹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