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大的風險沒有與之相適應的風險管理能力支撐,來自法律風險的商業損失只會加重,危及企業命運。
據悉,即使在國資委再三推行以“建立健全總法律制度”為核心的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號召下,截止2004年,178戶中央企業中仍有41%的企業未設立專門的法務部門,有的中央企業甚至連一名專職法律顧問也沒有。連手捧國字紅標頭檔案的國企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那多如牛毛的私有企業的法律風險防範意識和風險管理實踐狀況多麼令人堪憂。
第二節 沒有世外桃源(3)
也許,正如該報告分析所稱:中國企業就像一個既沒有受過正式訓練又沒有足夠裝備的新兵,試圖擊退一群入侵的法律風險敵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與準備充分的外國競爭者相比,中國企業會遇到更多的法律風險問題,也將面臨著遭受巨大商業損失的風險。
無疑,該報告具有創造性意義,對那些在第一道“法之門”前踟躇茫然,無暇顧及法律或對法律存有偏見的企業再次擊響了警鐘。一切都因為,我們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中的農夫,更多地是生存在市場中的戰士。
再看國內信用環境。
“花明天的錢在今天享受”在今天已經成為時髦的生活觀念,風險成了大家的喜好品,但風險的厭惡個性並沒有消失,銀行及消費個人都必須面對明天還錢的風險。
消費信貸作為一種跨週期的信貸,從合同簽訂到兌現全過程存在一系列市場、信用等風險因素。
高風險的銀行會藉助於嚴密的制度和金融衍生工具採取“背靠背”等策略轉移和控制風險。當一個人去貸款購買汽車就會觸動銀行的風險管理機制。銀行會要求借款人為汽車投保,以避免突如其來的事故對財產帶來意外損失,甚至還會要求提供額外擔保,促使擔保人在信貸過程中承擔連帶責任。
兩招用過,仍不足以控制風險,因為信用風險的威力更大。借款人在取得貸款前可能誇大自己的償付能力,取得貸款後可能隱藏實際的償還能力甚至轉移自己的能力。
2004年中國車市火爆之後驟然變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用風險凸顯,消費信貸風險倍增,銀行被迫不得已在信用風險面前止步,對汽車消費貸款來了個急剎車,連保險公司也一度撤出了銀行車貸保險領域。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信用是企業生存的根基。沒有信用的社會只能產生混亂、無序、衝突和浪費。中國經濟在市場化程序中,無形的市場之手得到無限延展,但頭腦中的誠信觀念卻未同步形成,導致國內經濟環境成為“無數企業賴賬”的天堂。信用風險使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市場主體成為受害者,又反過來,懷揣著報復的仇恨搖身一變成為施害者,如此迴圈往復。於是,“三角債”剪不斷理還亂,愈演愈烈,由鏈變網,債務人逃賬,合同違約,商家欺詐等時有發生。
難怪美國管理協會認為中國企業在信用風險管理上基本空白,並將“信用風險”列為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美國人給出了風險提示,國內企業又怎能無動於衷?對於違反信用的行為,一般的方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我們憎恨不守信用的人,憎恨騙子。但上當受騙者就一定值得同情嗎?缺少風險防範和必要的警惕,無意中成全了騙子,無異於使自己成為破壞社會信用環境的“幫兇”。這也是信用風險管理的特殊性所在。
營造信用環境,倘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做對了一半。不給對方以機會,才是出色的風險管理能力體現。只要全社會行動起來,誠信企業敢為天下先,增強自身風險管理能力,政府機關建立規則,引導企業關鍵“信用長城”,令誠信企業受惠於誠信行為,加大立法、執法、監管和處罰力度,將不守信用的企業、個人公佈於眾,拒之於“信用長城”之外,讓他們無機可乘,無處藏身,無利可圖。一個信用社會的建立將指日可待。
第一節 黑色的回憶(1)
讓我們繼續試驗。
四個人站在高臺處,各持一根繩,同時繫上一個水桶,第四個人往水桶中徐徐注水。水桶重量被各子繩傳遞分解,而且隨著水量的增加,子繩繃得更緊,四人配合默契,持繩者充滿喜悅,成就感從他們臉上露出的微笑中一覽無餘。第一組水桶重量最大,其他各組成績大相徑庭。這應該歸功於黑色和諧型風險繩的神奇功效。至此,你完全可以鬆一口氣,自豪地梳理試驗成果,因為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使企業安全實現目標的方法。
既然,風險繩有如此魔力,更大的抱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