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有的男人鋒芒畢露,譁眾取寵,事事樂於競爭第一,終生處在雄心勃勃的進取之中;有的男人似乎天生與世無爭,退避而守,願意扮演大樹底下好乘涼的角色。
有的男人似乎生來就有深刻的宗教情緒,有檢討和懺悔的精神;有的男人則似乎從無宗教的需要,不知懺悔為何物,我行我素,惟利是圖,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
有的男人一生謹慎節儉,在以苦為樂的操勞中儲蓄自己的信用、人緣、社會關係、與人為善的良心滿足以及金錢;有的男人則*不羈,在及時行樂的生活中透支能夠透支的一切。
不同的女人和男人有著不同的活法。不同的活法必然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命運。
而這不同的活法又被什麼所決定?這正是《破譯命運密碼》要揭示的秘密。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章 破譯《西遊記》(1)
《西遊記》完美地解決了人類如此深刻的矛盾──既欣賞自己人生中每一階段的奮鬥;同時又從心底裡吐出一口悶氣,以此表現對不得不接受秩序規範的反抗。
一
《西遊記》的作者是中國明朝的吳承恩,歷史不能說十分遠古。故事明顯受到西土佛教文化的影響。然而,我們可以說,它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神話故事。故事驚險曲折,想象離奇,是中國最偉大的神話小說。幾百年來,它被全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男女老少所喜愛,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它還會以其特殊的魅力幾百年、幾千年地流傳下去。
對這個神話故事的解析,將使得我們透視人類精神世界、研究人格心理學有著極為深刻的發現。
《西遊記》中描寫了一個從石頭中誕生的仙猴,在創造了大鬧天宮的傳奇事蹟之後,曾受到嚴厲懲罰,後又接受了佛祖的安排,走上去西天取經的道路。在漫漫的取經之路歷盡千難萬險,戰勝群妖惡魔,終於護送唐僧到達極樂世界,完成了取經的使命,自己也由此修成了正果。
故事自始至終充滿了孫悟空的英雄主義,表現了人與客觀環境鬥爭的實踐性,表現了人在實踐中不斷地解決矛盾、戰勝客體、征服世界的努力。
僅從表面意義看來,故事提供了一種在幻想的境界中解決幻想的矛盾的旋律。或許僅僅以這個表面的故事,就可以使我們找到它廣泛流傳、長久不衰的魅力。
然而,同人類所有的神話故事一樣,《西遊記》之所以有力量,絕對不在於其表面的故事。一個神話,當它用幻想的方式敘述一個幻想的解決矛盾的過程時,並不一定真正打動人。幻想的方式解決的矛盾必須是真實的、現實的矛盾。那麼,我們必須探究的是這部作品解決了潛藏在人們心中什麼樣的矛盾。
孫悟空歷經千難萬險,戰勝群妖惡魔取經成功,含有怎樣更深刻的象徵意義呢?
最初的一種分析,孫悟空大鬧天宮,與玉皇大帝、佛祖如來、神仙世界的對抗,表明了平民階層對王權、神權的叛逆精神。他走上取經的道路,修得正果,又表明了不得不接受王權和神權的統治,最終被招安的結局。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結構、文化結構的一個藝術反映。
這種象徵在這部小說中無疑是存在的。由此我們還聯想到中國另一部古典文學名著《水滸》,一群綠林好漢與朝廷對抗,集結在梁山泊造反,最後卻令人遺憾地被朝廷招安。《水滸》以現實的故事表現了《西遊記》以神話故事同樣的政治邏輯,體現了同樣的社會現實。
然而,《西遊記》持久而深刻的影響力,那種在不同年齡段的讀者中引起的深刻情感觸動,其餘音嫋嫋的籠罩性,註定有著更深刻的象徵。
根據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我們發現《西遊記》中還潛藏著一個象徵,是作者吳承恩比較自覺地隱含在作品中的,我們可以將孫悟空取經的過程,看成佛教修煉的過程。
在這個修煉過程中,所謂佛,正是佛教意義上的佛。所謂魔,正是佛教修煉中所講到的魔境,是一個人必須戰勝的幻相。這個幻相無論來自於客觀世界的刺激,還是直接產生於內心,都是修煉者必須戰勝的干擾。
書中的主要人物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馬,都在比喻一個修煉者。唐僧象徵修煉者的本心;孫悟空象徵元神;豬八戒象徵慾望;沙和尚象徵軀體。戰勝一個個妖魔的過程,就是在修煉中戰勝各種魔相、魔境的過程。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四章 破譯《西遊記》(2)
到西天取來的經書,有“無字經”和“有字經”兩種。“無字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