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第1/4 頁)
宇宙年齡8億年處是宇宙再電離研究的最前沿,由於觀測上的挑戰,國際上對這一宇宙年齡及更遙遠的萊曼阿爾法星系的類似搜尋工作,在過去10年間進展十分緩慢。lager 在第一個目標天區探測到了宇宙年齡在8億年處的23例萊曼阿爾法發射線星系。這批樣本也是該宇宙年齡處獲得的最大星系樣本。分析發現,萊曼阿爾法星系的數目在宇宙年齡10億年處大概是宇宙年齡8億年處的4倍。“這表明宇宙再電離的過程始於更早期,在宇宙年齡8億年處仍然未完成,大概處於一半電離一半電中性的狀態,並且是非均勻的。”論文第一作者鄭振亞研究員說。
這個結果意味著,宇宙在它當前年齡不到6%處,這場“大霧”已經開始消散(50%電離);很大比例的早期宇宙第一代星系則形成於宇宙年齡8億年之前。
第689章 傳頌者文明(第六卷完)
和之前的幾次空間穿梭一樣,出了超級空間隧道,矽基機器人種族的龐大艦隊群第一時間與盤古星系的主宰勢力…傳頌者文明取得了聯絡。
(傳頌者文明,取自書友一書一人一世界的建議。)
在傳頌者文明艦隊的帶領下,矽基機器人種族的艦隊一同深入了這個最為古老的星系。
作為一個宇宙早期形成的星系樣本,在盤古星系內部的星際彌散介質中氫的電離比例很高(電離氫區較多),這也印證了其產星速度較快的情況。
電離氫區是宇宙中包含有大量電離氫的氣體雲區域,大小可達數百光年,溫度一般為103…104k,含有102…105倍太陽質量的星際物質。
電離氫區形成的原因往往是附近有o型或b型高溫、年輕的恆星,發出大量的紫外輻射,使氣體雲中的中性氫原子發生電離。如果氣體雲的密度非常低,宇宙射線也可以令氫原子電離,並形成電離氫區。
電離氫區的前身是巨分子云,即溫度和密度都非常低,幾乎全由氫分子組成的雲氣。巨分子云可以穩定地存在很長的時間,但如果遭遇超新星造成的激振波、雲氣的碰撞或磁場的互動作用等情況,都可能會導致雲氣區域性發生撕裂和塌縮。
一旦這種情形發生,恆星的誕生旅程也就開啟了。所以,巨分子云,也就是電離氫區的前身也被形象地稱之為【恆星苗圃】。
除此之外,在盤古星系範圍內部還存在不少誕生於宇宙早期遠古時期的第一代恆星,雖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紅矮星,或者瀕臨滅亡的紅巨星(短命的恆星早已經透過各種形式消亡),但這些第一代恆星樣本對研究分析宇宙早期星系形成與演化提供了豐富的樣本,且對完善宇宙的進化理論具有頗為重要的意義!
……
與之前接觸過的幾個宇宙文明不同,盤古星系的主宰勢力傳頌者文明並非創生文明的一員,也就是說,他們的誕生於造物主文明並無任何關係。
事實上,傳頌者文明所擁有的歷史要比造物主文明還更加久遠一些!是因為對宇宙擁有著共同的希冀和認知理念,傳頌者文明才加入了【挽救聯盟】,成為了造物主文明的忠實盟友以及合作伙伴。
所以,原宸在知曉這一切之後,一股發至靈魂深處的敬畏感便油然而生。
傳頌者文明的科技實力究竟達到了何種層次?
這個問題,原宸等人根本無法描述,甚至無從感知,因為,傳頌者文明實在是一個太過特殊的宇宙文明。
一般情況下,越是強大的宇宙文明,所掌控和消耗的能源級數就越高。也正因為這樣的標準,在眾多宇宙文明之中,都廣泛存在類似“卡爾達肖夫指數”這樣概念的劃分標準。
然而,實際情況是,作為一個宇宙中的真正強者,傳頌者文明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卻並不多。
或許應該這樣來描述,雖然傳頌者文明可以輕易掌控和利用無法估量的能源儲備,但是他們用於維持整個文明世界正常運轉所需的能源實在是太少太少。
“傳頌者文明的人口基數很小嗎?”
原宸暗自思忖著,但這個問題他根本得不到答案。因為與傳頌者文明的第一次接觸十分短暫,簡直猶如蜻蜓點水,戛然而止。
“或許傳頌者文明原本確實是一個古老的矽基或碳基文明,但是隨著文明的進步,他們的核心世界已經逐漸演化成為依靠虛擬互動生存的虛擬資訊化文明,並在這個虛擬世界裡嘗試進一步完成對文明自身的進化和飛躍……”原宸開始想到另外一種可能,想到了類似於他和陳淑琴一起經歷過的模擬世界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