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聲音,聽得人心裡發慌,不過我們觀察了這麼長時間,發現這座廟雖然破敗不堪,卻十分堅固,可能和它的樑架是整條魚骨有關。
廟中的龍王泥像,只剩下不到五分之一,上面的部分早不知到哪去了,神壇的底座是個珊瑚盤的造型,也是用泥做的,上面的顏色已經褪沒了,顯得挺難看。
據我估計如果廟中有盜洞,很有可能便在這泥壇下邊,胖子問我有沒有什麼依據,我沒告訴他,我的靈感來自於當時流行的“武俠小說”。
我們把身上的東西都放在地上,挽起袖子和胖子用力搬動神壇,神壇上的泥塊被我們倆掰下來不少,但是整體的神壇和小半截泥像紋絲不動。
我心想這麼蠻幹不管用,那會不會是有什麼機關啊?
胖子卻不管什麼機關,爆脾氣上來,掄起工兵鏟去砸那神壇,神壇雖然是泥做的,但是非常堅硬,胖子又切又砸,累出了一身汗,才砸掉一半,下邊露出白生生的石頭茬子。
這說明神壇下沒有通道,我們白忙活了半天,心中都不免有些氣餒。
大金牙一直在旁幫忙,胖子砸神壇的時候他遠遠站開,以防被飛濺的泥石擊中,他突然說道:“胡爺,胖爺,你們瞧瞧著神壇後面是不是有暗道,也許是修在了側面,不是咱們想象中直上直下的地道。”
經大金牙一提醒,我伏下身看那神壇的後面,神壇有半人多高,是長方形,位於廟堂深處,後邊的空隙狹小,只容一人經過。
我先前在後邊看過,以為是和神壇連成一體的泥胎,另外我先入為主,一直認為地道入口應該是在地面上,所以始終沒想到這一點。
這時仔細觀察,用手敲了敲神壇的背面,想不到一瞧之下,發出空空的回聲,而且憑手感得知,外邊的一層泥中,是一層厚厚的木板。
我抬腳就踹,咔咔幾聲,神壇背面,露出一個地洞,木板一揭開,原來這盜洞果真是在神壇下邊,不過上邊是磚泥所建,堅固厚實,毫不做假,背面的入口則是木板,外邊糊上同神壇整體一樣的泥,再塗上顏色,木板其實是活動的,在裡邊外邊都可以開動關閉,外邊根本就瞧不出來。
我對大金牙說:“行啊,金爺,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大金牙露著金燦燦的大牙說道:“我也是順口一說,沒想到還真蒙上了,看來今天咱們運氣不壞,能大撈一把了。”
我們三人忍不住心中一陣狂喜,急急忙忙的把東西都搬到洞口後邊,我開啟狼眼手電筒向裡面照了照,洞口的直徑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胖子爬進去也有富裕,但是他這體形在裡邊轉不了身,倘若半路上想退回來,還得腳朝前倒著往回爬。
我脫口讚道:“真是絕頂手段,小胖,金爺,你們瞧這洞挖的,見楞見線,圓的地方跟他孃的那圓規畫的似的,還有洞避上的鏟印,一個挨一個,甭提多勻稱了。”
大金牙是世家出身,端的是識得些本領的,也連聲贊好,唯獨胖子看不出個所以然來,胖子抱著兩隻大白鵝說道:“該這兩塊料上了吧,讓它們做探路尖兵。”
我說:“且不忙這一時,盜洞常年封閉,先散散裡邊的穢氣,然後再放只鵝下去探路,咱們折騰了大半日,先吃點喝點再說。”
胖子又把兩隻鵝裝回了筐裡,取出牛肉乾和白酒,反正這龍王廟是假的,我們也用不著顧忌許多,三人就坐在神壇上吃喝。
我們邊吃邊商量進盜洞的事,大金牙一直有個疑惑,這山體中既然是空的,為什麼還有大費周折,在魚骨廟挖地道呢?找個山洞挖進去豈不是好。
我說不然,這裡雖然有咯斯特溶洞地貌,而且分佈很廣,規模不小,但是從咱們打探到的情報來分析,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
當地人管這裡叫做“龍嶺”也好,“蛇盤坡”也好,地名並不重要,只不過都是形容這裡地形複雜。
最重要的一點,知道這裡的人幾乎都說這山裡的溶洞是迷宮,龍嶺迷窟之名,就是從這來的,所以我認為這片溶洞,並不是一個整體的大洞,而是支離破碎,有大有小,有些地方的山體是實的,又些有是空的,這些洞深淺長短不一,而又互相連線,錯綜複雜,所以掉進去的人就不容易走出來了。
蓋魚骨廟的這位摸金校尉,既然能夠在一片被破了勢的山嶺中準確的找到古墓方位,他一定有常人及不得之處,相形度勢的本領極為了得。
這個盜洞是斜著下去的,盜墓倒鬥也講究個望聞問切,“望”是指的透過打望,用雙眼去觀望風水,尋找古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