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唐代王公大墓,建築結構下方上圓,下邊四四方方,見楞見角,平穩工整,上面的形狀好象蒙古包的頂棚,呈穹廬狀,這叫做天圓地方,同當時人們的宇宙觀世界觀是完全相同的。
冥殿的地上分別有六個石架,這些石架上面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方,但是我和大金牙都知道,那是放置祭六方用的琮圭璋璧琥璜六種玉的,是皇室成員才有的待遇。
冥殿四面牆壁倒不是什麼都沒有,只有些打底的壁畫,都是白描,還沒有進行上色,畫的是日月星辰,主要的則是十三名宮女,這些宮女有的手捧錦盒,有的手託玉壺,有的端著樂器,宮女們一個個都肥肥胖胖,展現了一副唐代宮廷生活的繪卷。
所有的壁畫都只打了個底,沒有上色,我從沒見過這種壁畫,便詢問大金牙,以大金牙浸淫古董幾十年的經驗,他也許會瞧出這是什麼意思。
大金牙也看得連連搖頭:“當真奇了,從這壁畫上看,這古墓中絕對是用來安葬宮廷中極重要的人物,而且還是女的,說不定是個貴妃或者長公主之類的,但是這壁畫……”
我見大金牙說了一半便沉吟不語,知道他是吃不準,便問道:“壁畫沒完工?畫了個開頭就停了?”
大金牙見我也這麼說,便點頭道:“是啊,這就是沒完工啊,不過這也未免太不合常規了……不是不合常規,簡直就是不合情理。”
皇室陵墓修了一半便停工不修,甚是罕見,即使宮中發生變故,墓主成為了政治活動的犧牲品,或者意圖謀反什麼的被賜死,也多半不會宣揚出去,死後仍然會按其待遇規格下葬,因為這種大墓必定是皇室成員才配得上,皇帝們也知道家醜不可外揚,宮幃廟堂之中的內墓多半不會輕易傳出去,把該弄死的弄死也就完了,然後該怎麼埋還怎麼埋。
我見在這戳著也瞧不出什麼名堂,便取出一隻蠟燭,在冥殿東南腳點了,蠟燭的光芒雖然微弱,但是火苗筆直,沒有絲毫會熄滅的跡象,我看了看蠟燭心中稍感安心,招呼大金牙和胖子去前殿瞧瞧。
為了節省能源,我們只開了一隻手電筒,好在墓室中什麼都沒有,不用擔心踩到什麼,三個人牽著兩隻大白鵝從冥殿的石門穿過,來到了前殿。
中國古代陵寢佈置,最看重冥殿,前殿次之,前殿的安排按照傳統叫做“事死如事生”,前朝有制,就是這麼一直傳承下來,直到清末,都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規模而已。
墓主生前住的地方什麼樣,前殿就是什麼樣,如果墓主生前住於宮庭之中,前殿也必須建造得和真實的宮殿一樣,當然除了皇帝老兒之外,其餘的皇室成員,只能在前殿保留他本人生前住的一片區域,不可能每一個皇室成員都在陵墓中原樣不動的,蓋上一座宮殿,配得上那樣規格的,只有蹬過基掌過大寶的帝王。
我和大金牙胖子三人雖然都是做這行的,但是其實並沒見過什麼正宗的大墓,今天也是趕巧了碰上這麼一處,如果真讓我們去挖,我們是不會動這麼大的古墓的,最多也就是找個王公貴族的墓。
這也是因為我們沒有這麼高明的手段,能直接打個盜洞從虛位切進來,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不想動這麼大的墓,這裡邊隨便倒出來一件東西都能驚天動地,那動靜可就太大了,容易惹禍上身,我的計劃是在深山老林中找幾座,把錢賺夠了就完了。
今天是機緣巧合,碰上了一個現成的盜洞,才得以進入這大墓之中,事前萬萬沒想到冥殿裡是空的,而且我們進來的盜洞還被莫名其妙的封死了,到前殿去看看只不過是想找點線索,想辦法出去。
三人一進前殿,又都被震了一下,只見前殿規模更大,但是樓閣殿堂都只修築了一半,便停了工程,一直至今。
前殿確實是造得同古時宮闕一樣,但是一些重要的部分都沒有蓋完,只是大置搭了個架子,地宮中的石門已經封死,四壁都是巨大的石條砌成,縫隙處灌以鐵汁,以鴨蛋粗細的鐵條加固,地宮前殿的地面上,有一道小小的噴泉水池,泉眼中仍然呼呼的冒著水。
我指著噴泉對大金牙說:“你瞧這個小噴泉,這就是俗稱的棺材湧啊,在風水位的墓中,如果能有這麼一個泉眼,那真是極品了,龍脈亦需依託形勢,我初時在外邊看這古墓的風水,覺得雖然是條龍脈,但是已經被風雨的侵蝕,把山體的形勢破了,原本的吉龍變做了毫無帳護的賤龍,然而現在看來,這裡的形勢是罕見的內藏眢,穴中有個泉眼,然而這泉眼的水流永遠是那麼大,不會溢位來,也不會乾涸,那這穴在風水上便有器儲之象,其源自天,若水之波,這種內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