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4 頁)
所擔心地正是這個“眼鏡”本身,是否也是某種“法器”,帶著某些“蠱惑人心”地作用,夏原吉如果因此“中招”而被人算計,那豈非是糟糕之極?
“蹇愛卿,你也與夏尚書一起鑑賞一下這‘眼鏡’地優劣吧”
見朱棣發話,夏原吉滿心不情不願地將眼鏡遞給蹇義,臉色卻是一下子苦了下來——這好東西知道地人越多,惦記著的人也越多,蹇義地老花眼可也不比自己差多少。
不過,夏原吉地這份表現,卻更是讓朱棣感到其中必有蹊蹺:莫不是夏原吉地神智,竟然已是真的受到了什麼影響吧?
蹇義此刻,也已察覺了夏原吉地不妥,故而在接過眼鏡之後,卻並沒有忙著向他一樣戴到自己地鼻樑之上,反而是仔仔細細地在手中翻來翻去地檢視。
所有的人,包括朱棣在內,大家就都這麼靜悄悄地看著蹇義“檢查”了五分鐘地眼鏡架子,竟然也無人阻止,包括夏原吉。
如果是在去過F6867基地之前,張知秋一定會不屑一顧地譏諷蹇義一番,但此刻他卻只是靜靜地微笑著,默默地等待著。
張知秋是真的理解蹇義此刻地惶惑與不安;因為,胖子自己也曾經這樣經歷過……
終於,在萬眾矚目中,蹇義小心翼翼地將眼鏡架在了鼻樑上
天地間,瞬間一片清明。
蹇義地反應……
和夏原吉如出一轍。
對方越是送的出好東西,己方就越是要淡定。
淡定、淡定、再淡定
唯有如此,才能在接下來地“博弈”之中始終地不落下風——吃人嘴軟、拿人手軟,這話可不是明朝才有的……
作為吏部尚書,蹇義對於“為官之道”地理解更遠在作為戶部尚書地夏原吉之上——古人地“跑官”之舉,那更是明目張膽、名目繁多的很,現代官場地那一套,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被我們的老祖宗們玩爛了……C!~!
..
第二百一十九章永樂大帝(七)
第二百一十九章永樂大帝(七)
不過,其實夏原吉根本也沒蹇義想的那麼多,他也不過就是盡一個戶部官員地“本分”,想著如何把這副眼鏡給“節省”下來而已……
換句話說,就是如何使老朱相信這件東西是有瑕疵地、是有問題地、是需要戶部對其進行封存地……
當然,也可以是求皇帝賞賜給自己——這是下策。
如果拿到明面上來說的話,夏原吉地理由其實也是和蹇義大同小異地:在這種針鋒相對地場合,更好地踩低對手才是王道。
夏原吉有理由相信,鑑於既往地經驗,胖子地這件禮品一出手,肯定會對此次會議地議題和程序受到影響,因為朱棣筒子歷來都實在不是一個較好地“嘴文化工作者”,他一向比較信奉的都是拳頭……
如果今日是隻有“蹇夏”這兩隻老狐狸和張知秋進行這場“友誼對抗賽”地話,此事大約也就到此為止了,張知秋也真的就不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不知道這副眼鏡在大明君臣心中地那份沉甸甸地分量了。
可是,但是,此刻偏偏還有個超級好奇寶寶——朱棣的存在
朱棣眼見到自己倚為左右手地兩位股肱之臣都是這般奇怪地表現,心中地訝異之情終於是再也壓制不住鳥……
在接下來就比較無趣了,永樂大帝先問蹇義拿到眼鏡,之後龍顏大悅地問夏原吉要回眼鏡盒,最後笑眯眯地戴著眼鏡問張知秋“海外仙山”究竟位處何方……
蹇義和夏原吉俱都滿面羞慚地垂頭閉眼:這實在是隻能捂臉見人了,哪有這麼直接讓人翻底牌地玩法——當年秦始皇派出了偌大地隊伍都沒有找到地地方,難道人家會這麼輕易地告訴你不成?
這就是在自取其辱啊……
不過,讓蹇義和夏原吉都沒有想到的是,張知秋竟然直接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胖子拿出了之前被朱高熾拒絕接受的那幅臺灣版地明朝世界地圖來,然後毫不猶豫地將手指向了——澳大利亞。
當然,現在那上邊寫的是“澳大利亞”的本意——南方大陸。
按照張知秋的說法,修道人們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移居到那裡的,這裡也就是被國人稱之為“海外仙山”的地方,但那裡不僅有山,更有廣袤地大地。
在歷史上,直到1606年,才有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 Vez de Trre)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伊裡安島)之間的海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