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陳推官家的陳三、劉御史家的劉五和王郎中家的王九確實年齡都不一樣,但生日都和我一樣是三月十七。”
“還有她們的籍貫都是京師,相貌的話說起來也都是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樑、白面板、瓜子臉,一笑兩酒窩的大美人兒。”
“至於性格、興趣和愛好,那幾人肯定是都互不搭邊的,至於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周若柳也不含糊,直接就把自己所知道的噼裡啪啦的說了出來。
張知秋滿意地點點頭,又含笑看向周大同。
“陳推官曾是趙王舊部,劉御史是漢王的擁躉,王郎中是太子的紅人。”周大同沒有猶豫,簡簡單單地說。
“呵呵,這可有趣了。”這些天苦啃明史的張知秋知道,這三個人原本是各自有一些大明朝臣看好、認為有望登上大寶的人,但今年五月常山護衛指揮孟遇等欲毒殺永樂帝、廢太子立趙王的事發後,明眼人應該看出朱高燧基本已經出局才是,那這個兇手現在還這麼的刻意選擇又是為什麼呢?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張知秋緩緩地開口了:“按照兇手既往作案的規律來看,他明天就會再次出手,我們現在已經沒有時間猶豫,只能是押寶賭一把。”
“說說你的辦法吧。”周大同現在的語氣也是象他的臉色一樣沉重。
“如果按我的判斷,他現在要選的人應該是皇室血脈或者是隻忠於皇帝陛下的那些所謂的中立派大臣中、官職在從四品以上的文職官員中同時符合其他那些條件的女孩子。”張知秋認真地說道。
“說說你的理由。”周大同大驚之下的臉色更加晦暗了。
倒是周若柳一臉好奇地上上下下地盯著張知秋看個不停,直到被她的行為惹煩了的林仙兒狠狠地瞪了一眼才消停下來。
“我仔細地考慮了一下這個兇手的作案手法和犯罪心理,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與諸位交流一下。”張知秋現在準備要說的還真是他今天上午的思考所得,反覆琢磨後覺得並無不妥,心裡也是隱隱有些自得。
“他應該是一個年齡在二十七八歲左右的年輕男子,因為年齡太輕的話,他練功的時間太短、功力尚淺,不足以殺死象孫端這樣的武當派嫡傳三代傑出弟子。”
“但年齡再大一些的話,成熟心智的男人也不會做出這麼相對幼稚的報復之舉。而且這個年齡距一個男人的巔峰時刻相當接近,他的武藝也是一生中距離巔峰期最近的時期之一。”張知秋娓娓道來。
“武功不是越老越厲害的嗎?”周若柳在一旁奇道。
“呵呵……”張知秋笑了起來:“一個人的武功高低與自身的身體條件是密切相關的,但卻絕非是年齡越大越好,所謂“老不以筋骨為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在三十多歲正值壯年的時候,即便他的技巧可能會弱於年老力衰之時,但戰鬥力卻肯定是在其時之上的。”張知秋非常認真地說。
周大同與霍建華同時點頭稱是。
二人都是武者,這份道理點透了自然立刻就心知肚明。
尤其是周大同,他現在已經是深有體會了。
P:張知秋雙手抱拳四面作揖:偶正在力戰八方英豪,諸位老大多多給力吧……!~!
..
第四十四章 撒網捕魚
“那他憑什麼就不能是一個年齡很大而又心智很不成熟的男人呢?”周若柳對張知秋的斷言繼續挑刺,但她說的也是在座幾人的疑問,所以並沒有人攔阻。
“說的好。”張知秋一見眾人的反應,哪裡還能不明白,當即說道:“一個年齡很大而又心智很不成熟的男人,且不論他是否能練成“逆折梅手”這種需要極高天賦的一流武功,只說他連犯的這三起案件,以其作案手段而言,你認為他會是一個心智很不成熟的人嗎?”
眾人點頭。
這三起案件,無論從作案手段、手法還是其所選擇的不同受害人目標,都充分說明案犯是一個非常兇殘、狡猾,極有城府之人。
“這倒也是。”周若柳卻也不是一味地胡攪蠻纏:“可是這麼大個京城,怎麼才能抓到這個傢伙啊!”
“根據這個人對京師諸多官員的熟悉程度來看,他就落足在京師,而且必然是京師眾多勳貴官員龐大家將群體中的一員!”張知秋斬金截鐵地說。
“他為什麼就只能是家將?他可以當官,也可以當兵、當差……做什麼不可以呢?”質疑的還是越來越有精神的周若柳。
張知秋頗為讚賞地看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