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幾筐準備做羹、做湯的西紅柿也被當做水果全部上了桌——而且還是特受歡迎的那種。
抽空搬回冰櫃,將冰箱也徹底清空的張知秋忍無可忍地決定親自去廚房看一看,這到底他奶奶的是怎麼一回事。
到了廚房,張知秋才發現,這裡簡直已是人滿為患,老、中、青三代廚師人才濟濟,正在展開激烈地學術研討,探索、研究這些未知的食材究竟應如何下手:這些模樣古怪的鮮菜到底是要炒、要煎還是燴;這些嗅之無味的食油是何用法;這些醬油和醬的區別到底有幾處;這些調料……
張知秋一頭黑線地看著早已在廚房“蹲點”的林仙兒低聲怒吼:“你怎麼不早些通知我?”
林仙兒委屈地眨巴眨巴眼睛,低下頭沒說話。
古人講究“君子遠庖廚”,你讓林仙兒去叫張知秋這個大老爺來下廚房?
好在張知秋雖然也不會做菜,但很多菜都都是吃過的,他這裡只要仔細地描述一下成品的色、香、味,這些頂級的廚師自然就有心得體會。
整個廚藝交流一直持續到六點半,期間林仙兒也一直興致勃勃地做旁聽生,張知秋也不去管她,非常認真耐心地回答每一位廚師的問題——這請客的可是他自己啊!
張知秋出了廚房後還在感慨,難怪古人老是說“民以食為天”,你看人家古代廚師的這社會地位!所謂的“居移氣,養移體”,這一個人的風度、氣勢,那絕非三天兩日所能養成,非得長年累月、日積月累地打熬不可,可你看這一大屋子都站不下的廚師,個頂個那風度、那氣勢,一點兒都不比外面那些官員差嗎……
從廚房傳道受業解惑結束出來後,略一觀察的張知秋駭然發現,自己的張府裡現在絕不少於四百人!
心急火燎的張知秋急速跑到雙橋樓下超市旁賣熟食的攤點,將剩餘的幾十個饅頭和百餘斤生面條也一掃而空,再遠的地方張知秋卻是不敢去了,那樣費的時間太多,怕是趕不過來。
走的滿頭大汗又實在不甘心白跑一趟的張知秋靈機一動,乾脆去超市花大價錢買了十幾箱子非賣品的冰塊——超市專門製冰是為了保鮮水產品和一些冷凍食品的。
反正穿越的時候細菌也會死光光的——張知秋一點都不介意給明朝人民生喝自來水。
當天晚上,小區裡有很多沒有買到吃食的哥們都在大罵這個混蛋的男人——要知道,這種社群小店的銷售量每天是相對非常穩定的,今天的缺口實在是太大了些。
至於吃著泡麵罵孃的諸位都市男女的沖天怨氣,出了服務區、遠在明朝的張知秋連個噴嚏都沒打。
晚餐竟然很快,在七點鐘的時候就開始上菜了,速度之快再次出了張知秋的意料——他根本想不到自家院裡現在聚集著多少廚師。
關於這些廚師還有一個不光彩的事件:因為急著要趕時間,林仙兒將幾十把不鏽鋼菜刀一起發放了下去——這也是在半小時內能夠開飯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問題是,在飯後收回的菜刀竟然少了十九把,而且查無可查。
但發生遺失的還不僅僅只是菜刀,其他大點的盤子、碗,小些的茶杯、酒盅,甚至燒了半截的大小紅蠟燭都被人拔了不少,林仙兒也只好隨時派人補上——人太亂了,而且可以說沒有自己人,那些張府的僕人們自家相互間還沒有認全呢。
最誇張的是,有上百盞燈籠的鋼筋竟然也被人用等長的竹竿取代了!把林仙兒事後氣的當場就拍爛一張桌子——這絕對是內外勾結的團伙作案!
吃飯的人不出張知秋預料之外,第一批就整整開了三十二桌,要連上還沒有吃飯的服務人員,總人數突破了五百。
這也就是在夏天,哪間屋子擺上酒桌就能上菜。
總而言之,這頓晚餐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順天府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這餐飯吃出了許多地京師奇聞:聞所未聞的蔬菜水果,吃不完的牛豬羊兔,上千根不見雞身的超大雞腿、雞翅,從沒見過的活魚,無人能夠仿製成功的糕點,人間絕響的“冰雞”和雪糕,每人都不限量的帶著冰塊的酸梅湯,世所罕見的“雪糖”……
還有一道獨特的菜是現代人絕對想不到的——滿滿一碟子雪白的精碘鹽。
事實上,這不僅是今晚最受歡迎的“大菜”之一,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桌面還屢屢“加菜”,最後竟也還全都是一掃而光!
但令張府豪富之名坐實的,卻是這樣兩道不起眼的菜:每桌一大碗的紅燒鴨舌和兩大盤二十根清燉雞腿、二十根油炸雞翅——據經手的廚師透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