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果認為,學生普遍認識到避孕套不僅是避免懷孕的工具,而且是避免自己受到傷害的工具,是一大成功。直到今天,還有不少日本教育界人士把日本的性教育叫做“艾滋病預防教育”,就是這個原因。
美國人說艾滋病比教堂更加有效地維護了美國的家庭,看來日本人也可以說艾滋病比呼籲更加有效地促進了日本的性教育。
不過,這種性教育,依然只面向中學生,而對於小學生,這方面應該怎樣做,日本依然爭論不休,在絕大多數日本小學校中,“性”教育依然是禁區。當然,進行摸索的不是沒有,不過通常都會惹來麻煩。日前,又有因為有小學校向小學生普及性知識,引發當地議員和地方團體抗議的事情,軒然大波之後,發現其教育內容不過是讓兒童瞭解避開性侵犯和*待的方法而已。
連這樣的教育,都被視為異端,可是同時又有大量的日本少年需要從黃色漫畫或者影片中瞭解性的概念——這方面的商家恐怕沒有為教育作貢獻的思路,日本孩子會接觸到什麼可想而知。
根據日本性教育協會的統計,今天日本高中生中無論男女承認有性經驗的已經達到三分之一,即便初中生中也分別有5%左右有性經驗(有接吻經驗的則在20%以上,均為女性高於男性),而性教育的進展卻如牛步蹣跚,難怪日本的教育界人士要擔憂這方面的落後了。
(2007…04…1711:54:49)
櫻花樹下醉胡姬——談談日本的“花見”之節(1)
關於日本,曾經有一本書在西方非常流行,書名叫做《菊與劍》,此書作者美國女作家本尼迪克特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了日本人“黷武而又愛美……保守而又求新”的充滿矛盾的民族性格。這本書被稱作西方世界對日本理解最深刻的作品,然而,在同處東方的中國人眼裡,它還是充滿了似是而非的地方。
比如這個書名就大有問題,其實菊與劍無一是被日本人自己看作民族特徵的東西。日本傳統的兵器是高碳鋼製作的武士刀而不是劍,日本人最為心醉的花是櫻而不是菊。
這裡面其實就反映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日本與中國同屬東方,但兩國的文化卻存在著微妙的區別。用中國來對比一下,可以讓櫻花武士刀代表的日本文化原形畢露。
先說說刀,中國古代軍隊也用刀。
中國古代兵器中刀代替劍的原因是實用主義的。隨著漢代建立威震北亞的鐵騎部隊,快速行進的騎兵交手時來不及進行第二次攻擊就錯馬而過,使劍兩面有刃的優點無從發揮,利於劈砍的環首刀因此成為當時中國軍隊最主要的作戰武器。然而,日本古代的馬近似大驢子,所以沒有條件建立成規模的騎兵,但日本古代軍人卻選擇了刀而不是劍作為武器。究其原因,眾說紛紜之下我個人的看法是它正反映了日本民族喜歡追求極端的特點。日本是一個古老的海島國家,土地貧瘠,國土狹窄,使日本人的生活充滿艱險又缺乏彈性,他們因為生路維艱而狂熱於成功與出人頭地,又因為生活困苦而產生對生命的輕視。武士刀精密的製作工藝和得當的弧度使它的攻擊力極為兇狠,但修長的刀身和只一面有刃的特點,又使它成為一種“孤注一擲”,要麼全贏,要麼全輸的兵器,一旦出手攻擊失敗,很難轉入防禦。從中國人“中庸”的視角,這種攻守不平衡的武器很有問題,但日本人卻為它“乾坤一擲”,“非死即榮”不留後路的特點醉心。日本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充滿了對非榮即死的謳歌,庶幾可以銓敘武士刀在日本盛行的原因。
要談到櫻,情況就複雜得多。
中國人雖然也喜歡櫻花,卻很難像日本人那樣把櫻作為自己民族性和靈魂的寄託。中國人喜歡蘭香遠益清,或者牡丹富麗堂皇,還有人對梅花傲雪凌霜情有獨鍾,到底中國的國花是哪個?其實並不容易選擇。中國人民族性的多樣性和豁達寬宏在此也可見一斑。本尼迪克特女士認為應該用菊代表日本民族,可能是因為她寫此文的時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日軍步槍上,軍艦上都帶有一個*徽。其實,*是日本皇室的徽章,據說是崇尚中國文化的產品。當時中國的唐王朝崇尚牡丹,日本也以牡丹的繁複富麗為美。然而,作為學生終歸不敢偕越,只能選擇比較類似牡丹,但是稍減堂皇之色的*作為自己的徽章了。日本人對於*的感情是尊重而不是認同,假如投票選舉日本的國花,我想日本極少會有人選擇櫻花以外來投票的。
我曾問過日本同事,為什麼日本人對於櫻花有著這樣強烈的感情?日本同事答道,櫻花,颯,一瞬間滿樹皆花,一旦風雨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