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第十二章 鬼鼻老道
在江南的民間流傳有這樣的一句話:北有孔孟,南有張天師。
這樣的一句話,說明在中國的大地上,不僅有儒家學派的學說,主導著人民的日常精神信仰和精神歸宿;也有那位被稱為南派道學泰斗,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陵張天師的道家學說和精神信仰,支撐起了半個南中國民間百姓的精神學說和精神歸宿。
既然是北有孔孟,南有張天師,在我們要講的這個故事裡,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南派道家學說中的種種民間故事,傳奇仙逸,道家功德,深入民間的道宗文化的歷史厚重感,以及其間的各種傳奇志怪似的倚賴及仰仗感。
在我們以前的石塘鎮上,有那麼一位從小就被父母親送到地方小道觀,帶髮修行的土家道士。這土道士雖沒有什麼作為,後來卻成了地方上的一名出名人物。此人的真實姓名姓張,名名符,字七鬼或鬼七(因為此人生於七月十四,中元節的緣故,中元我們這裡也叫鬼節,所以張名符的父親在他出生時,競給他的取了個七鬼的字號,據說,這字號卑賤可惡至極,以賤惡制魔惡,造名者和持名者都可以辟邪去鬼)。
鬼七少年時因家庭貧困,在道觀中當道士們的門僮道丁,禮上三清數載;在十四歲上,這小道士思凡慕貴,看到世人都是雞鴨魚肉,食腥厭啖,美色嬌紅,前擁後抱,聲色犬馬,生活輕鬆愉然之極;而自己,打小就一派清苦,受氣受累,競在沒有道長的允許下,從道觀跑了出來,跑出道觀後,小道士憑著機靈油滑,得了個鎮上跑買販私的船東的青睞,跟著一個販賣私鹽和各種勾當的私鹽販子,在家鄉附近的河道水叉上往來跑船,販賣販買私鹽和各種緊俏時缺物資。那時候,由於交通睏乏,地域閉塞,跑船販私鹽的就是駕著帆船或半帆半駁的駁船,從曲來彎去的江河水道中,駛船到遠在兩百多公里外的欽州灣,北海灣等海邊城港,販上私鹽,火藥火槍,武器女人等私貨,再駛回我們附近這一帶鄉鎮銷贓。
由於地緣上的僻塞,及政府政治動盪的原因,這一行動當時最能來錢,風險也很大。跑了五六趟,從十四歲跑到二十歲,遇上了一次大的政府大搜捕,查殺了不少暗中走這條道道兒的黑路頭臉人物。這一打擊,警醒了跑了五六年船的小道士,看到別的走黑船主們遭受政府偵緝,不少人一時之間人頭不保,聰明伶俐的小道士慣於見風使舵,不幹了。
不幹私鹽販子,這也不意味人就此放棄生活。小道士不去跑船販私鹽,卻又跟一夥從雲南過來,在鎮外鎮內各個名山旮旯遊蕩的趕屍家們勾搭在一起,幹起了搬山倒斗的勾當。那夥從雲南過來的搬山倒鬥元良們都是門貨(假貨,山野組合之意),沒啥手藝,一味的憑著膽大無賴盲幹。這類活本就屬於天地不容,律法嚴懲的醜惡行當,小道士天生膽小,人也伶俐多變,只幹了兩三年,得手過兩宗較有份量的買賣,攢了些餘錢,也洗手不幹了。
偏偏,在小道士搞搬山倒斗的最後一年,回到了叫石塘圩的鎮上,結識了一個老實巴交的鐵匠及其妻子。鐵匠為人溫厚誠實,性格雖有些山裡人的偏執古怪,但著實誠懇厚道,小道士來往幾回,就跟對方結成了異姓兄弟。這一來,異姓兄弟的嫂子看到小道士長得不賴,手腳也還勤快,還是一個人單身過活,熱情地為他張羅著,給這土家道士娶了門親,成了家。
那小道士打小為人機靈油滑,平時乾的活都是來錢快,丟命也快的門類。這一來,有了家室拖累,需正經地置家立業,小道士只好絕了先前的所有活計,斷了走屍道人和各種搬山小盜之類的來往,抱妻守兒,專心一意地過安生日子。
在那年,小道士成了家,決定不再幹倒鬥搬山之時,石塘鎮上來了個穿得玄衣百結,身形怪逸,滿臉粗硬黑鬚的老者。老者手拄一根雕刻過的玄色獨龍拐,右腳有點跛,腰掛大紅葫蘆,不知從何而來,到鎮上一坐就是三天。每一天,那老者就是坐在小道士賃住的小房子前,對著過路行人,指指點點;
見到這個,就叫到前來,打量一番臉面,就說這人家中某處宅地出了問題,現應在了他的臉上,要他趕緊如此這般,如此那般,不然家道將會出現災禍;對那個又說他家的祖宅(祖墳)出現了白蟻,駐了土,陰人受累,需要怎麼樣怎麼樣之類。
這老者說話直來直往,也不向說話的人要任何報答,也不搭別的話,就是看到人後即刻給提出些自己看到,或是掐指算到的隱秘玄奧。起初,人們也覺得老者怪異,言行不合常理,都不大相信他的指點。
有天,鎮上一戶出了名的災星人家,聽信了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