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眾生相(第1/3 頁)
,紅樓賈府
隆治三年五月十四日。
“陛下,這真是大喜啊!潼關守住了,中原危機盡去,如今忠勇侯大軍兵鋒直指西安,當真是可喜可賀!!”
上書房內,內閣首輔楊漣激動的說道。
隆治帝亦是激動得面色潮紅,看著幾位內閣閣臣說道:“最近諸位辛苦了,今日難得,待會就不要回去了,陪朕高興高興!”
“謝陛下恩典!”
難得隆治帝高興,楊漣等人也不願掃了興致,連忙應聲道。
正在此時,次輔孔方巖站出一步,對隆治帝道:“陛下,對於武威侯奏摺中所提之事,臣認為該拿個章程出來。”
此言一出,殿中氣氛一滯,隆治帝面上的笑容也是淡去,“不知閣老有何高見?”
聞言,孔方巖朗聲說道:
“陛下,是該拿個章程出來,武威侯的奏摺上說,目前其麾下只剩下親領的重騎兵,原本的近萬步卒皆被忠勇侯打散編入別的營中,這麼算下來,西安城下忠勇侯統領了近八萬人馬,潼關還留有一萬多人,再加上還未趕到的禁軍,這就是十幾萬人馬了。是否不合適?”
“陛下,臣認為孔大人此言有理,經此一戰,忠勇侯統兵作戰的能力大家都看得出來,當然其對朝廷的忠誠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其畢竟才十七歲,少年成名,很容易迷失本心,臣很是擔憂,所以還是做些打算的好。”
孔方巖剛說完,觀文殿大學士吳邦佐出列跟著說道。
隆治帝眉頭皺起,抬頭看了二人一眼,沒有說話,又將李虎的奏摺細細看了一遍,冷哼一聲。
見隆治帝面露不虞,孔方巖接著道:“陛下,忠勇侯擊退叛軍後,又將一等子趙志遠部留在了潼關,說是配合郭開守衛潼關,但是不免也有防備之意。”
話音一落,眾人皆是一驚,牛繼宗更是雙目微眯,死死盯著孔方巖看去,心中很是詫異,賈家和孔家無冤無仇,孔方巖為什麼在此種時候給賈琦上眼藥,是何用意。
聞言,隆治帝面色微變,看向一邊的楊漣,道:“首輔怎麼看?”
楊漣面色凝重,思慮片刻,道:“陛下,忠勇侯作為武侯,本就有便宜之權,更何況當時的情況已經與神京出發時候發生了改變,武威侯麾下兵馬因為守城損失嚴重,已經不可以單獨作戰了,想必也是出於此考慮,忠勇侯才會將其麾下殘軍編入大軍的,至於趙志遠所部留守潼關的問題,臣不清楚,想必這是忠勇侯作為主帥在戰略上的考慮吧!”
說完看了眼隆治帝的表情,接著道:“如今前線大軍士氣正旺,軍中實在不宜做出變動。”
聽了楊漣的話,隆治帝想了想,說道:“首輔所言有理,此事就不要再提了。封賞一事,諸位有何看法”
楊漣猶豫了一下,上前回道:“陛下,此戰雖說戰果不是太大,但是意義卻是非凡,自進入三月份,陝西局勢便是糜爛不堪,處處都是戰敗的訊息,神京人心惶惶,潼關之戰,忠勇侯不僅僅是擊潰了叛軍,打通了通往西安的道路,更關鍵的是扭轉了朝廷在陝西的窘困局勢,現在攻守已改變,軍心士氣皆大振,所以,對於忠勇侯所報上來的敘功封賞該照準。”
隆治帝看著軍報說道:“嗯,一等子謝瓊殲滅突襲潼關東城的叛軍,解了潼關危局,率軍突襲叛軍大營,功勞頗大,那就照例晉爵一級,封三等伯;副將馮泰率孤軍深入叛軍側後方,突襲叛軍大營,繳獲糧草武器甲冑無數,就掛總兵銜,至於封爵,等等吧,其餘人等就按照賈琦所奏準了,其他賞賜,內閣遞個摺子上來,朕看看。”
說完,想了想又道:“至於賈琦本人,雖說此戰其功勞甚大,但是還不夠晉爵,待平定陝西叛亂再作封賞,傳旨,加封賈琦之父賈敬為太玄真人,另外賞賜賈琦黃金千兩,玉如意一對,皇莊兩處,御馬十匹,宮錦綵緞各百匹。”
牛繼宗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李虎怎麼辦,是否要重新安排?”
隆治帝聞言,沒有回答,看了幾人一眼,搖頭道:“還是算了,如今首要是攻破西安城,至於其他安排,等戰後再說吧!”
話音剛落,牛繼宗又問道:“陛下,是否由內閣與兵部行文,讓武威侯部歸賈琦指揮?”
“臣附議。”
楊漣附聲說道。
隆治帝想了想,點頭道:“行,就由內閣與兵部行文吧!”
榮國府,賈母屋內。
一如往日般,安靜祥和,充滿了歡聲笑語。
賈琦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