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突襲(第3/3 頁)
記了一等軍功,這讓陳海等人徹底放下了心頭的憂慮,跪倒在地發誓一定奮勇殺敵以報賈琦的大恩。
安撫完京營舊部,賈琦又召集參將以上軍官開了場作戰會議,每個人都接到了作戰任務,其中這兩萬京營舊部為突襲廖永安本部的主力,郭孝德和蔣一銘分別領軍攻打渡口和防備原武的兩萬人馬。
賈琦親領一萬銳士營老卒為陳海部壓陣。
十二月二十三日佛曉時分,延津大營轅門大開,浩浩蕩蕩的大軍走出大營,沿著黃河大堤向陽武快速行進,雖然下著大雪,但對於士氣高昂的大軍來說,絲毫沒有一點影響。
雪越下越大,地面上的積雪已經淹沒了腳背,天地間萬籟寂靜,廖永安的大營紮在陽武城東郊,黃河大堤北側,據陳海說,那裡原名叫做博浪沙,前漢丞相陳平曾在此刺殺過始皇帝。
廖永安是太康朝大將,劉武的心腹,曾經多次隨先寧國公、榮國公等人出塞與韃靼人作戰,在軍中也算小有名氣,其治軍頗為嚴厲,大營扎的極為講究,佔地十餘里,外有壕溝,內有木柵欄包圍,修建八座箭樓,整個大營防禦的如鐵桶一般。
然而這場大雪卻使得防守出現了一絲漏洞,臘月的天轉眼就黑了,只有箭樓上那盞燈籠依舊亮在那裡,昏昏地照著雪花從黑空飄了下來,如果廖永安在此一定驚掉了下巴,因為箭樓上根本沒人,原本箭樓中該有兩名軍卒值哨。
大雪紛紛,到處白茫茫一片,寒風挾著尖利的呼嘯聲從遠處,從四面八方刮進了軍營,盤旋在大營的上空肆虐,雪霧漫天,一丈外便瞧不清對面的情形,賈琦猜的不錯,廖永安為了穩固軍心,並沒有讓手下將領將自己已經叛變的訊息傳下去,這就導致了軍將們的鬆懈,勇衛營三座大營牢牢把控著整個黃河沿岸,渡口處又有一千精銳防守,再說了,如此大的風雪,叛軍要是敢渡河,那純粹就是在送死。
黃昏前,廖永安在親兵的護衛下偷偷渡河南下會見劉鍾去了,大營內十分安靜,夜越來越深,很快便到了二更天,正是睡的最香的時候,這時候,軍營外出現了密密麻麻快速移動的白點,大風和雪霧成了先鋒營最有利的掩護,他們又都穿上了白色的披風,寒風呼嘯,捲起一團團雪片在地面上翻滾著,就算箭樓上有人也發現不了他們,漸漸地,他們很快摸到了營柵處,此刻漢軍也發現了大營中的異常,不僅大營中沒有巡夜的隊伍,就連箭樓上也沒有哨探,這簡直是老天爺賞飯吃。
想也不想,他們架起人牆翻過了柵欄,不一會兒,營門便被開啟了,一隊隊漢軍迅速衝進了大營,片刻便消失在了轅門前,不一會兒,大營中便燃起了大火,看著燃起的沖天大火,早已等待多時的陳海大手一揮,兩萬名京營老卒揮舞著戰刀在風雪中急奔,身後是一萬名排著軍陣的銳士營軍卒,他們緊握著手中的火銃,踏著整齊的步伐緩緩向著大營壓去。
在大風的侵襲下,火勢迅速波及了整個大營,一頂頂軍帳被大火點燃,從天空中望去,猶如一條火蛇在風雪中肆虐,三萬勇衛營軍卒被突如其來的大火驚懵了,來不及披甲便空著手跑出了帳篷,看著四周著火的帳篷,他們徹底慌了神,他們互相推攘、相互踐踏,只為能夠逃出火海,躲藏在兩邊的先鋒營軍卒不斷用弩箭射擊,將他們趕向漢軍主力的方向,赤手空拳的他們就這麼一頭撞上了全副武裝的漢軍主力,慘叫聲、哭喊哀嚎聲響徹了整個夜空。
沒有太多的殺戮,當他們反應過來發現對面不是叛軍而是漢軍之時,在一些軍官的喝令下直接抱頭蹲下,此戰,漢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勇衛營大營,三萬勇衛營除了有三千餘人死在火海和踐踏之中,就只有一千多人死在了漢軍大刀下,其餘兩萬五千軍將全部投降。
一炷香後,郭孝德那邊也傳來了好訊息,守衛渡口的一千軍卒全部被殲滅,大軍控制了渡口的船隻,正在組織軍卒渡河,準備在對岸反應過來之前拿下渡口。
7017k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