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倒讓劉天明和顧青嚇了一跳,引著兩人來此的那位男人在一旁解釋道:“家父曾有吩咐,若不是騰龍集團的來客,就不必帶到此處了。”
劉天明不想過多客套,直接拿出那套被宇文塗抹得凌亂不堪的平面圖,“魏老先生,這套平面設計圖就是您的作品吧?不知道您為什麼要將騰龍大廈設計成鎮靈塔呢?”
魏仁朝眼中突然一亮,“是你看出了我的設計意圖麼?”
“不是,是我們的一個朋友看出來的,他腿腳不方便,今天沒能來拜會您。”劉天明老老實實地回答。
老人眼中的光芒又淡了下去,慢悠悠地說道:“現在才來找我,恐怕太晚了吧……”
“啊?”顧青和劉天明面面相覷,現在已經太晚了嗎?
“當年,你們騰龍集團的領導獨斷專行,不知是為了什麼目的,強行廢棄我所設計的圖紙,另起爐灶修建了現在的騰龍大廈,我還以為再也見不到自己設計的這套平面圖了,沒想到事隔三年,圖紙居然落在了你們的手中。”魏仁朝猛吸了一口煙,又慢慢地將煙霧從鼻孔裡噴了出來。
“我們也是很偶然地得到這套圖紙,不知道魏老先生所說的太晚了,究竟是怎麼回事?這騰龍大廈下面,又隱藏著何種兇靈?”顧青急切地問道。
“嗯……事到如今,大概已無法挽回,說與你們聽,也無妨吧。”老人咳嗽了兩聲,將煙竿遞給恭立在一旁的男人,男人立即雙手接過煙竿,小心地熄滅了菸葉。
魏仁朝清了清嗓子,悠悠地說道:“這騰龍大廈所立之處,便是那有名的斷龍臺!”
正文 二十六、傳說
(更新時間:2006…6…27 11:16:00 本章字數:6115)
“斷龍臺?”乍一聽聞這個名詞,顧青立即聯想到宇文一直尋找的怨氣根源,後面的談話,似乎很有必要讓宇文聽一聽。她假裝伸手在自己的手袋裡拿紙巾,卻偷偷用手機撥通了宇文的號碼。這一手,倒是跟宇文學的。
魏仁朝沒有注意到顧青的小動作,自顧自地說了下去:“聽顧小姐口音,不是本地人,知道我們這裡有一條涇河嗎?”
“不知道……”顧青才來這裡十多天,哪裡知道什麼涇河。
“這條涇河,是渭河水域的支流,而渭河,則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本已混濁,但與涇河相比,卻又遠遠不及。涇河上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色澤汙濁,但自古以來,陝甘兩省不少農田的灌溉,都得依靠它。”
“哦……涇河,渭河,我們常說的涇渭分明,就是自此而來吧?”顧青問道。
“顧小姐聰明。”魏仁朝看顧青的目光裡,又多了幾分讚許。“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秋雨嘆》中有這麼一句,濁涇清渭何當分,說的便是涇河與渭河交匯之處濁清分明的景觀。”
劉天明自幼在此長大,對涇河自然很是熟悉,他在一旁冷笑了一聲,說道:“到現在也還是涇渭分明,只不過拜工業汙染所賜,涇河是黃的,渭河倒是黑的。魏老先生,不要再上地理課了好不好,趕緊歸入正題吧。”
顧青使勁白了劉天明一眼,又抱歉地笑著對魏仁朝說:“他是個粗人,魏老先生不要與他計較。”
魏仁朝哈哈一笑,倒也不生氣,“小夥子說得沒錯,題外話扯的是多了些。其實一切的起因,都落在這涇河龍王的身上。”
“涇河龍王?”顧青和劉天明同時叫了一聲,只不過顧青的語氣是驚訝,劉天明的卻是愕然。
至此,魏仁朝再沒有中斷說話,講述了一個很是神奇的故事。
唐貞觀十三年,長安城裡有位課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誠,專為人算命,據稱能知陰陽,斷生死。這人的來頭倒也不簡單,是那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而袁天罡,則是唐朝有名的星相家,曾經發明瞭流傳至今的稱骨算命法。
有一群在長安城外靠涇河吃飯的漁人,每日孝敬袁守誠一尾金色大鯉,袁守誠便會指引他們在何時何處下網捕魚,必然網網不落空,捉去許多涇河的水族。不知道怎麼的,這事傳到了涇河龍王的耳中,它一怒之下,化身為一個白衣秀士,潛入長安,尋那袁守誠的麻煩。
袁守誠在長安西門繁華大街上賣卦,生意自是十分興隆,涇河龍王尋到卦攤前,本想當場發作,卻被袁守誠先生清奇不凡的相貌所震懾,於是收了輕視之心,向袁守誠問上一卦。
先生問曰:“公來問何事?”
龍王曰:“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