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公告
《舞弊人生》全本35萬字,在新浪是唯一的修訂稿。
內容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中國第一部 以考試為題材 將考試舞弊與情感蛻變 揉成一團。。。。。。
多謝朋友們的投票,你的每一票,都是對作者的鼓勵和肯定;作者將加倍努力,揭開《舞弊人生》的一張張人生舞弊的畫卷。
專家書評1
《舞弊人生》書評
——新華社記者、新華出版社編審李國萍
舞弊,《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解:用欺騙的方式做違法私憤紀的事情。據有人考證說考試舞弊始於唐宋而盛於明清。現在無法考證第一個吃螃蟹的究竟是誰,他是怎麼想起來做如此驚天之舉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考試舞弊是伴隨著各種考試本身而生而成長的。
舞弊與考試相伴相生而且還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相隨,舞弊與反舞弊也是相伴相生,雙方較量了1000多年,據史載唐伯虎曾因涉及科考作弊而下獄、魯迅家道中落與科考舞弊有直接關聯,翻開大家熟悉的清朝歷史,四大舞弊案赫然呈現:一是順治14年的“科場蜚聞案”,它不僅牽動面廣,後來的補考更是皇帝親自督陣、荷槍實彈計程車兵監考,而且最終以眾多考生被流放寧古塔告終;二是康熙50年江南“其實有”案,作弊的考生只要在試卷上寫“其實有”就會被錄取,最後士子們將財神抬進貢院以示抗議,讀過二月河《康熙王朝》的讀者當然不會忘記四阿哥那個師爺鄔思道,他就是那一科的應試舉子;還有咸豐8年被殺頭的大學士柏俊,應該說是中國有史以來因為科舉考試作弊殺的最高的一個官員。另有一個案件可以說是其中最血腥的,那就是雍正年間的腰斬主考官張廷璐。
“科考是國家的掄才大典”這是前兩年以皇帝為主角的電視劇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句話,後面一定跟著一個很嚴厲的懲處措施,流放也好腰斬也罷,總之都是很具有震懾力度的,可是縱觀上下五千年中國考試史,橫看五大洲國際大考場,只見有舞弊工具的更新、舞弊手段的變化,卻從來沒有一個政府、一個國家可以宣稱:真正把考試舞弊這一頑症治癒!審閱本書之際,京城的冬日一連傳來多起舞弊事件,2006年12月23日是英語四級考聽力的日子,北方工業大學有人叫賣考試答案 ,考場內“答案”聲更是伴隨始終,警方懷疑是有人用發射機大規模舞弊,並有數所高校牽涉其中;事隔5 日後的28日,新聞媒體又批露了一起北郵教師千元叫賣英語三級題的事件,報紙上一名學生手持1300元買題收據清晰觸目,報道圖文並茂,讀之令人驚心。
利之所趨,利之所誘,是舞弊者以身試法、挺而走險的唯一原因。在古代,科舉是唯一走向上層的路,當今考生們仍然可以透過考試獲得若干好處。書中為人師表的黃楠清、隋呈信們就是被利字蝕去了教師的良心與準則,過起完全與為人師表不相稱的舞弊人生,一位是人生汙點斑斑,難以清白;一位是沒有任何誠信,最終獲刑入獄,這樣的人生是沒有人格可言、更沒有尊嚴可言的。他們也曾經是課堂上侃侃而談的正直導師,也曾經是好丈夫好父親,有著正常人陽光的生活,可是一次小心的試水行為徹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從此他們沒有正常的人生軌跡,考場上的舞弊伴隨著人生路上的舞弊,……從做槍手替人考試開始到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去組織舞弊,甚至把自己教的學生拉下水,他們在舞弊的人生路上走的越來越遠,個人情感的走私、與坐檯小姐的虛情、對妻子家庭的背叛,這一切都是在欺騙與謊言中完成的,這種生活是變異而複雜的,他們的性格也因此而變異和複雜,小說中夢裡的不得安寧、網路上的尋求刺激不能不說是他們舞弊道路上的逃避與荒誕。他們沒有了真實與陽光的生活,最後基本上毀滅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毀滅了自己及親人的生活。
小說的跨度十年時間,隋呈信屢次高考舞弊,最後才被判刑,黃楠清卻逍遙法外,一方面是作者首次撰寫長篇小說,對小說架構的把握有些力不從心,更重要的是作者有意沒有用法律的尺度去衡量人物的善惡,而是極盡筆墨描寫人物燥熱難耐、苟且偷歡的內心世界。作品的原名就叫《燥熱》,幾易其稿後定書名為《舞弊人生》,展現的不僅是他們在考場上的舞弊,更是人生中的舞弊,由此讀者會去體味去思考,能夠從人性的角度去考量沒有誠信的、舞弊的人生是如何的悲哀。這或許才是作品帶給我們的真正的精華所在。(完)
讀者書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