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不在海邊的曼徹斯特(第3/5 頁)
不同,他相當於是從低層一路打拼上來的。
佩公的球員生涯默默無言,而在退役轉向教練之後,他也是慢慢地成長。
先是在國內和南美足壇打拼了數年之後,他執教了阿根廷勁旅河床隊,並開始引起歐洲足壇的注意。
2004年,“工程師”執教成為比利亞雷亞爾隊的主教練,併成為少數進入歐洲執教的南美教練之一。
而在黃色潛水艇奪得聯賽第二和歐冠八強的好成績後,佩公被皇馬挖走。
但他在這支重金打造的銀河戰艦二期中卻四大皆空,最後出走馬拉加。
然後他又取得了成功。
2011/12賽季,馬拉加收穫西甲第四,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歐冠參賽權,並在下一個賽季殺入了歐冠八強。
於是,在曼城解僱義大利教頭曼奇尼後,佩萊格里尼正式進入了曼城高層的視野,也成功入主伊蒂哈德球場。
在這多年的攀爬過程中,他也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戰術體系,或者說是戰術思想。
雖然說他每次接手一支球隊,都是有的放矢,根據球隊現狀再做具體調整,但也是有跡可循。
在佩公這裡,陣型是不太重要的。重要的是整體組織嚴密,運轉有序,他也希望球隊打出流暢攻勢,而手段變化多樣。
因此,在他的隊伍裡,位置角色的變化較為頻繁,只有後防線上中後衛和邊後衛的角色變化是相對較少的。
當然,這不代表佩公麾下後衛的職責少。
曼城的邊後衛會充分利用場地寬度,無論在中後場組織,抑或向前推進,都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
在中場控球時,兩名邊後衛也是頻繁在高位活動,佔據邊線,提供寬度。
由於邊衛這樣的站位,中場和前鋒在中路的選位便更加自由,也導致曼城向前推進時會更加高效。
“今天曼聯打起了高位逼搶,一上來就搶得很兇啊。”納格爾斯曼突然停止了對佩公的戰術分析,指著場上說道。
潘毅也看到,開場後曼聯的三箭頭就直接撲向了曼城的後防,企圖利用開局大家身子還沒熱開,逼迫對方失誤。
但潘毅也很快地搖了搖頭,道:“佩萊格里尼似乎有他一套化解高位逼搶的辦法。你看到沒,克里希和薩巴萊塔這兩個邊後衛都在拉扯對方的壓迫隊形,使對方難以封閉所有的傳球線路。”
納格爾斯曼則若有所思:“是啊。而且這時候他們球員選位靈活自由、具有較大流動性的優點也體現出來了。中間的兩個中場亞亞·圖雷和費爾南迪尼奧的選位緊密相連,佔據兩線空間,只要其中一人接球,另一人即可提供線路,這樣也確實不容易被封堵。”
潘毅點頭表示贊同納格爾斯曼的話:“由於兩側邊後衛拉開幅度很大,曼城中路就顯得極其重要。他們不僅要確保後腰兩人在組織攻勢時,緊密相連,不被孤立;更是以防萬一,一旦球權丟失,二人能確保中路人數優勢。”
納格爾斯曼思考著:“那除了邊後衛和後腰以外,其它的球員……”
潘毅說道:
“無論是左前衛大衛·席爾瓦,還是右前衛納瓦斯,他們都會經常內收中路,靠近費爾南迪尼奧。另外,影鋒阿奎羅也會回撤較深位置,接應亞亞圖雷。”
“在佩萊格里尼的這個曼城體系中,阿奎羅和兩個邊前衛選位靈活自由,而非受限於紙面初始站位。”
“後場組織階段的任何時刻,阿奎羅、大衛·席爾瓦、納瓦斯中的任意一人,皆可回撤接腳下。這種辦法帶來的第一個好處就是:擾亂對方壓迫隊形。”
“值得留意的是,當他們回撤時,鋒線隊友哲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他通常保持高位活動,與後面的隊友相互間保持緊密聯絡。這樣分工明確,避免出現過多球員回撤接應,因為這樣通常會導致將對方防守人吸引向持球人。”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曼城的球行進到前方,阿奎羅、大衛·席爾瓦或納瓦斯可以獲得迅速向中路危險區域傳球的線路,而中路恰恰又是曼城佔據人數優勢的片區,就可以形成直塞的機會……”
這時,納格爾斯曼突然大喊一聲:“真的!你看!”
這時的場上,曼城由大衛·席爾瓦持球過了中線,然後交給回撤拿球的阿奎羅。
阿奎羅接球轉身後馬上就送出了一記極具威脅的直塞,打對方後衛線身後。
而曼城中鋒哲科則是以一個機敏的跑位閃開了對方的防守,半轉身抽射,球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