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當你手握MSN的時候……(第1/5 頁)
其實對於目前的這支巴薩來說,他們還真的跟幾年前瓜迪奧拉治下的巴薩有著一些顯著的不同。
雖然兩支球隊在整體的架構上差別並不是很大,比如中場還是以哈白布為核心,只是由於哈維的老去,現在更多地使用拉基蒂奇來踢主力而已。
但恩裡克在戰術上卻有一些顛覆“傳統”的做法。
這個所謂的“傳統”,就是巴薩這幾年一直延續下來的傳控,或者說是球迷口中傳播更廣的“tiki-taka”的打法。
一個非常鮮明的事實是,儘管瓜迪奧拉自己否認“tiki-taka”的稱謂,但用該詞形容其治下球隊的傳球風格是恰如其分的,事實上這也是瓜式巴薩收穫讚譽最多之處。
以往訓練上才能見到的頻繁快速短傳,被瓜迪奧拉複製到了最頂級賽場中,並藉此實現“我踢球你防守”的理想態勢。
問題在於——如果以此為“傳統”的話,那其實從馬蒂諾開始,這個傳統就已經被部分改變了;在恩裡克接手之後,則比馬蒂諾做的還要過:
因為這個時候他手上擁有了sn這三個大殺器。
而當你手握sn時,還有什麼堅持“傳統”的必要呢?
“我喜歡用‘每分鐘控球時間’這個概念來二次計算幾乎所有的進攻端技術統計,這也能說明瓜氏巴薩與恩裡克巴薩的最大不同。”
安切洛蒂說著,開啟了他隨身帶來的膝上型電腦,潘毅也趕緊湊了過去。
安胖說的“每分鐘控球時間”,潘毅當然懂。
事實上,這是足球資料分析的最基本方法,很多資料分析師的分析團隊也會使用這樣的概念,包括切爾西。
但很多球隊並不關心於此,認為這沒有什麼意義。但巴薩的情況恰恰能說明如此做的意義。
在膝上型電腦上顯示著一個折線圖,那代表著巴薩這幾個賽季的每分鐘控球時間。
它在瓜迪奧拉最終卸任的12-13賽季達到巔峰,也就是每分鐘13次左右,其後斷崖式下跌,直到恩裡克上任後的這個賽季接近11次大關。
其實單看控球率和傳球數,巴薩都是每一賽季的第一位,但如果將二者結合計算傳球頻率,巴薩卻存在不小的下滑。
這其實是有點古怪的。
因為自瓜迪奧拉橫空出世起,傳控之於足球比賽的意義實際上是在全歐洲範圍內得到了普及,儘管並非所有球隊都在追求控球率,但“更多更快傳球”卻是共同追求。
如果說傳控足球是一條大河,那麼在各隊都沿河向前乘風破浪之際,巴薩作為最靠前的船隻,卻悄然玩了一出“逆水行舟”。
在本賽季,巴薩每分鐘控球時間的傳球數,都是低於老對手皇馬的,有的時候甚至比馬競都要低!(當然馬競的傳球成功率有些辣眼睛……)
資料分析的無情之處也就在於此:很多對於“文化”層面的幻想,在這裡會顯得十分脆弱——如果你打著“傳控足球傳統”的旗號,卻打出了比馬競還要低的傳球頻率,你怎麼能說自己是在堅持“傳統”?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恩裡克在執教的這段時間裡,總體成績仍舊是相當可圈可點的——至少現在已經拿下了國王杯冠軍和西甲冠軍。
而且在進攻端超過一百進球的火力輸出,絕對輪不著所謂的“傳統捍衛者”來指指點點。
這也就提出了全新議題:背離“傳統”的巴薩,到底如何保證進攻?
“答桉很簡單。在你擁有sn的情況下,過多奉行傳控體系,只會方面推進節奏、壓縮前場活動空間,導致sn變態的持球進攻能力反而受到制約。”
安切洛蒂又開啟了另外一個表格,上面寫著“巴薩控球時間射門比”。
這就是另外一種資料統計的方式了。
足球場上任何進攻,都可以粗略的分成兩個步驟:首先是要把控球轉化為射門;其次則是把射門轉化為進球。
前者更側重效率,後者更側重質量。那麼如何量化“控球轉化成為射門”的效率?
很簡單,看一支球隊形成一次射門需要多少控球時間,於是,就有了“控球時間射門比”這個概念,數字越低,說明射門越頻繁。
巴薩的情況如何?
從瓜迪奧拉到馬蒂諾再到恩裡克,巴薩每次射門,所需要消耗的控球時間越來越少。
這個資料的變化可以理解為,巴薩越打越“不耐心”,越打越強調“趕緊形成射門”。
通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