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潘毅是上帝賜予瑞典的禮物(第1/5 頁)
6月5日,在備戰歐洲盃的最後一場熱身賽中,瑞典1:1戰平威爾士。
本場比賽的上半場,潘毅排出的瑞典隊首發陣容基本上沿用了前任主帥埃裡克·哈姆倫慣用的4-4-2陣型,戰術打法也基本沒有變化。
這就是潘毅想在自己的第一場國家隊比賽中,讓球員們先按老方子找找感覺。
伊布和馬庫斯·貝里搭檔雙前鋒,後面跟著福斯貝里、謝爾斯特倫、埃克達爾、拉爾森,後防則由林德洛夫領銜,加上格蘭奎斯特,馬丁·奧爾松,埃裡克·約翰松,門將當然還是伊薩克松。
但這個比較古舊的陣型,很顯然在現代足球戰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有點過時了。
在原主帥的這個戰術體系中,踢法也非常簡單。
幾個瑞典後衛都是典型的北歐大漢,剛猛有餘細膩不足,他們斷球后的唯一出路就是找身前的謝爾斯特倫。
然而現在的謝爾斯特倫早已不是當年里昂那個中場大腦了,加上埃克達爾等人能給的幫助實在有限,這就讓瑞典的鋒線兩將很難拿到球。
於是,伊布被迫大幅回撤拿球組織,過於遠離威爾士禁區。
以伊布的能力,在大禁區線附近拿球,因為他強壯的身體和精細的技術,威爾士將會很麻煩,瑞典上半場僅有的幾次機會都是伊布在禁區內攪動獲得的。
但伊布不是隔著nba三分線兩米就扔三分的庫裡,足球也不是籃球,你不能指望伊布過了中圈就遠射破門吧?
所以瑞典對威爾士造成的威脅就一直很小。
而威爾士這邊,大聖貝爾並沒有首發出場。
他們由拉姆塞領銜出戰,出場的知名球星還有安迪·金,本·戴維斯,亨內西等人。
威爾士的打法也是比較簡單,有貝爾找貝爾,沒貝爾找拉姆塞。
所以這就形成了這場比賽的基調:雙方的防守陣型一直保持的很好,但是進攻上辦法並不多。
但威爾士還是在第30分鐘打破僵局,拉姆塞帶球突入禁區左側後橫傳,安迪·金在禁區前低射球門右下角得分,威爾士1:0領先瑞典。
到了下半場,潘毅果斷變陣。
首先是換上了伊薩克和圭德蒂,讓他們分居伊布的兩側,形成三箭頭。
頂在中間的伊布由於速度較慢,潘毅也沒讓他踢突前前鋒的職責,而是打一個全能前鋒,基本上就是讓他自由發揮所有的特長。
圭德蒂以技術和速度著稱,他可以扮演邊鋒在兩翼活動,也可以出任鋒線殺手,在效力荷甲費耶諾德期間就曾經單賽季完成三次帽子戲法。
而伊薩克同樣也是如此,可邊可中,且技術全面。
因此潘毅就讓他們兩個來為伊布做球,同時伊布在中路做支點把球搶下來後,也可以分到兩邊,讓伊薩克和圭德蒂來發揮自己的得分能力。
這麼一來,光是前場的進攻套路都變得多樣了許多。
中場三將,則是由福斯貝里,謝爾斯特倫和埃克達爾組成,並要求球員在出球時第一優先選擇福斯貝里,儘量讓後者來組織進攻以及最後一傳。
這主要是目前的瑞典陣中,真的也只有福斯貝里擁有較好的組織進攻的能力了。
謝爾斯特倫年事已高,而f裡妖了很多代的埃克達爾也絲毫沒有當年遊戲裡的靈性,目前在納格爾斯曼麾下的漢堡陣中很多時候只能當工兵來使用。
所以潘毅就是讓這兩人站在福斯貝里的身後,來幫他保駕護航。
後防線上人員沒有變化,但把林德洛夫設定為出球中衛,讓他來更多地負責向前的輸送。
林德洛夫雖然在未來經常被曼聯球迷戲稱為“林德漏夫”,但在這支瑞典陣中能力還是很突出的。
特別是他確實是一名很現代的出球後衛,一腳傳球或者傳球都很不錯,本賽季場均傳球573次,基本快達到了一箇中場指揮官的資料了。
後來在曼聯的時候,他甚至有時候是全賽季所有球員中傳球成功率最高的一個……
當然了,林德洛夫的頭球防守有時候會有點冒失,所以在他一旁,潘毅給他安排了192的肉盾型中後衛格蘭奎斯特。
這名在俄超克拉斯諾達爾隊效力的副隊長,身體高大強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林德洛夫的缺陷。
這樣一個傳統中衛+出球中衛的組合,就可以很好地處理好後場組織和防守的平衡,不至於球在瑞典隊後場時要麼出球線路單一,要麼就乾脆就是直接大腳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