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愛拼才會贏!(第3/5 頁)
中場還會沿用福斯貝里+埃克達爾+韋恩布魯姆的組合嗎?潘毅是不是還有什麼藏著沒用的球員?
邊後衛現在有四個人可以用,潘毅又會如何選擇?
這對球迷來說,就跟猜謎語一樣有趣,甚至還有點小刺激。
而在面對記者採訪時,潘毅當然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他只是微笑地表示,他之所以敢在中場休息時就把所有換人名額都換掉,是因為他敢賭。
因為自從瑞典隊小組賽三戰全勝出線後,他就沒有任何顧慮了。
瑞典球迷的期望值有多高?當然不高。你去問任何一個瑞典球迷,肯定是小組出線就滿足了。
而潘毅帶隊是在死亡之組中三連勝,這已經超過所有人的預期了。
換句話說,就是夠本了。那後面每多走一步,都是賺的。
既然如此,那潘毅又有什麼不敢拼的呢?反正都不會虧!
但反觀那些奪冠熱門,他們其實都揹著想贏怕輸的包袱,在場上有點畏手畏腳。
包括教練員也是,進了一個球就想著守住到比賽結束,對場上的變化也不太敢放手做出調整,這當然會反而影響到比賽的結局。
一句話,愛拼才會贏!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biang~~~~家~~誒~~樣!”
——
當然了,“拼”只是潘毅對外的說詞了,要想贏球,光是有拼勁是遠遠不夠的。
只有潘毅知道,在這樣一場場比賽勝利的背後,他是要付出多少時間的準備和研究。
從八分之一決賽對西班牙到四分之一決賽對德國,瑞典隊是有五天的間隔時間。
而在這五天時間裡,潘毅可是一點都沒有鬆懈。
他幾乎每天都和球員待在一起,除了訓練和觀看比賽錄影之外,就是不斷地對球員灌輸想法,同時改正他們在比賽中出現過的一些失誤,讓他們變得更好。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研究現在勒夫的德國隊,找出針對他們的方法。
這就是現代足球,每一場比賽看起來好像就是那些球員上去踢,其實每一場都是動態的,都是在變化著的。
就算是首發球員和陣型都一樣,每個球員的職責也會有很多不同,就更別提本身每次碰到的對手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總是一成不變地去踢比賽,往往一被針對,就會非常被動。
而現在這支德國隊,其實真的可以看出勒夫受潘毅的影響還挺大的。
從2012歐洲盃至今,德國隊在參加的這麼多比賽中,使用過4-2-3-1、4-3-3這樣的四後衛戰術,也使用了3-4-3、3-5-2的三中衛體系,而很“巧合”的是,這些戰術都是近幾年潘毅經常使用的。
當然了,無論是哪種陣型打法,德國隊始終保持著雙後腰的配置,而且勒夫也一直在試驗著他的各種組合。
這也是潘毅的研究重點。
因為他知道,要打擊德國隊,或者說打亂他們的進攻和防守部署,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打擊他們的後腰。
“赫迪拉-施魏因斯泰格”、“赫迪拉-克羅斯”、“施魏因斯泰格-克羅斯”、以及2014年出現的“拉姆-施魏因斯泰格”組合,包括在世界盃決賽中使用的“克拉默-施魏因斯泰格”……
儘管這兩年格雷茨卡在切爾西的表現不錯,但畢竟不是絕對主力,在這支德國隊中的重要性並不高。
可以看出,勒夫最在後腰球員中,最信任的還是小豬施魏因斯泰格。
但本屆歐洲盃卻有了一些變化。
“赫迪拉-克羅斯”組合更多地出現在德國隊的比賽中,包括他們在八分之一決賽中3:0擊敗斯洛伐克時,就是用了這兩名球員。
這或許跟施魏因斯泰格年齡開始增大,狀態稍微有點下滑有點關係,不過克羅斯最近在皇馬的優異表現應該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不管用什麼樣的組合,德國隊對於雙後腰在防守、串聯以及進攻的使用,其實也是一套體系的。
當雙後腰防守時,在禁區弧頂前保持平行站位,重點防範禁區弧頂位置,不給對方前衛球員在此區域傳接球空間。
而在比賽中雙後腰也會適時換位,但兩人始終不會平行站位,而是選擇前後站位,這樣既可以在防守體系中,增加層次效果,也可在進攻中增加容易傳接球。
在進攻時,兩名後腰球員會有一名(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