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15求支援(第1/3 頁)
之後進了太原,訊息傳得就更快了。
李倓向來雷厲風行,強硬□□,登基之後先不管安慶緒一干叛軍,反而專心治理內政,大肆清理了一番朝堂,罷黜了一批屍位素餐、汲汲營營之輩,又大力提拔了不少真正有能力有才幹之士,不過兩月,已經將大部分權力全都牢牢地抓在了手裡。
但是他對安慶緒一派的不作為,所帶來的隱患也終於爆發。
至德二年六月下旬,西京長安再次陷落。
李倓不顧自身安危,將朝廷精銳兵力分兩撥撤離,一撥由他自己親自帶兵,看似倉皇,實際卻是有目的地帶著人前往已經已經收復了得河北保定而去。
另一撥則交由郭子儀、李光弼帶領南下,與困守睢陽的河南節度使張巡呼應,成合圍之勢,圍困住叛軍尹子奇的十二萬兵馬。
不過因為唐軍兵力不足,睢陽戰事短期內未有結果,反倒是因李倓亂時登基,更兼再次失了長安,還不思進取,一味龜縮在河北一帶,致使各地節度使對大唐中央朝廷產生嚴重懷疑,好一點的繼續保持觀望態度,更有甚者,直接投了安慶緒。
一時之間,大唐再陷險境——失地劇增,昔時盛世七零八落,風雨飄搖,形勢似乎越來越不好,愁雲籠於大唐上空。
但對於普通百姓,卻似乎沒太大變化。畢竟早在潼關一役,帝都第一次失陷,百姓們便已經經歷過此生最難熬的時候。現在反倒好過些許——經歷了兩年戰亂,他們也差不多知道怎麼能讓自己過的略微好些。
與此相對應,叛軍形勢自是大好。
安慶緒佔下長安,立即折服於大明宮的巍巍繁華,不顧天下未定,臣屬勸阻,藉著此時全國各地多份降書進京,燕國版圖一擴再擴,一意孤行地決定補辦一場隆重豪華的登基典禮。
此時安慶緒正是春風得意之際,登基典禮自然是準備極久極充分,至德二年八月十六,偽燕皇帝安慶緒正式於長安大明宮舉行登基典禮。
典禮恢宏氣派。
然當天夜裡,全國各地突然發生多起兵變——一夜之間,所有降燕的節度使盡皆被下屬以謀逆之罪斬殺,新接任的掌權者迅速向並向李唐皇室表了忠心。
聽到各地情況,經過登基典禮之後內心有些膨脹的安慶緒也並不以為意,不慌不忙地調集各地兵力,嚴陣以待,絲毫沒有畏懼地準備繼續跟大唐打下去。
然而那場恢宏的登基典禮彷彿耗盡了他所有氣運。
至德二年十月,很快睢陽城下尹子奇的十二萬大軍因為被雙方夾擊,糧草補給不上,不斷有士兵連夜逃走,尹子奇苦苦支撐數月,終究向郭子儀李光弼投降。
就好像料到他會投降一般,郭子儀很快便把這十二萬狼牙士兵拆分重組,分散到大唐的各個營地。
其實這些狼牙兵雖然一直都是聽命於安祿山的,但安祿山向來謹慎,在正式造反之前也只敢以大唐子民自居,是以這些不少狼牙軍也從不否認自己是大唐人,之所以造反,除了聽命行事以外,大概也是被南方的繁華所蠱惑——北方條件艱苦,人人都向往南邊富足平和的生活。
所以被編進大唐軍隊,大部分也都安安心心聽指揮,畢竟他們的邏輯就是當兵打仗吃餉,管他是誰發的餉。
至於那些有野心的刺頭,郭子儀也有命人暗中監視,賊心不死的,就讓他們“意外”死在了戰場上。
大唐兵力其實並不算弱,弱的只是中央,節度使手下的地方兵並不少。
之前的節度使要麼觀望,要麼乾脆就是牆頭草,如今一番血洗,新的節度使急需獲得朝廷認可——畢竟他們克上的理由就是長官對中央不忠,如今要想徹底取代對方,就不得不向朝廷表忠心。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征討安慶緒的偽燕政權。
表忠心的人多了,那些觀望的,自然不敢再猶豫下去,只能也跟著派兵。
中國的官場向來如此,沒有人能夠真正獨善其身。
解了睢陽之圍,各地節度使也無人掣肘,郭子儀便帶兵,於年前迅速收復了東都洛陽。
爾後新年,大唐皇帝李倓宣召改元重光,是為重光元年。
新年過後,清點兵力,除了李倓身邊的二十萬兵馬,郭子儀和李光弼集結了四十萬士兵再次出征。
重光元年六月,郭子儀兵臨長安城下,此時唐軍因為不管吸收整合,此時足有六十萬人之眾。
這個時候安慶緒的兵力也並不少,而且全都驍勇善戰的塞北健將,但是接連的失利以及臣屬對他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