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頁)
享受了這種榮華富貴,那麼自然要跟著付出這種相應的責任與義務。
此事自然帶來一片震撼,雖有人覺得楊毅太不念舊情,但也沒有哪個敢跳出來說她做的不對,由此,巨崗雖處在銷金窩裡,政治卻可以用清明來形容,畢竟楊毅給的薪酬以及各種福利已經著實不少,老老實實的幹活,總是能過的舒服的,若真是為了貪念伸手,自己倒黴不當緊,還要連累家人——就算他想這麼做,他的妻子兒女也會幫著勸誡的。
不過就和現代的那些國際大都市一樣,那些豪奢的地方總是令一般的官員吃驚的——若單憑工資,他們也很難到這裡消費,也不是說真的就吃不起,而是代價太大。
那次楊毅掏腰包,在那酒樓中要的席面自然是最好的,張有、牛洪樂等在巨崗的官員都出來作陪了,現在楊毅有了正式的爵位和五品的官職,他們也水漲船高,真正的成了朝廷命官。
那一頓,可以說是巨崗規格最高的一頓,席上所有人都在向他祝賀,但楊剛卻知道,他和楊毅,是真的沒可能了——此事若換成沈宇,楊毅會做的,恐怕是單獨給他做一餐。
楊剛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也就很少再下山,每天就在山中更是用心的訓練兵士,自己也是勤練不斷,沈宇一次見了他,回來就對楊毅說:“你現在若要再和那個山羊打,恐怕就贏不了了。”
在境界有差距的時候,楊毅可以壓著楊剛,在境界一樣的時候,那更要積累,楊毅又怎麼有那個時間,不過聽了這話,她也不是太在意,反而興高采烈的說:“真的,我就說他是練武上的天才,山羊,這也算是大器晚成吧。”
這話,自然令沈宇又鬱悶一番,回去之後又是刻苦了一番不提。
當然這些事情,就像是石子落入湖中,真的來說,對巨崗百姓的生活也沒有太大的影響,他們照樣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然後在茶餘飯後議論議論移民,現在這是一個很新鮮的話題,和最初不同,現在就算是達到了條件,也不是一申請,就能到卻越的,若是非要去,那就要給官府白做幾年工,這卻不是大家願意的,而偏偏,他們從船員、從士兵,以及有那本事大的,已經當上的小頭目能回來探親的鄰里親朋,和來往的信件中已經知道,那裡雖然條件苦了些,工錢待遇卻是極好的,而且,那新建的學校、醫院,也是巨崗沒有的,光是那個什麼七歲到十四歲的孩子一定會被送到學校免費就讀就令巨崗的民眾羨慕不已。
在現代,還會有讓孩子做工而不願讓其上學的,但在卻越,卻沒有這一說。
首先,在卻越,就算是上了學,也還是接一些零碎的工作來做,工錢雖不多,也足夠那孩子的基本開銷;其次,這裡的免費是真正的免費,從一日三餐到書本筆墨,都有定例,可以說,一個孩子去上學,倒令那家裡省了一份口糧,若是那孩子是個爭氣的,成績好,甚至能賺上一些。
而且學校不僅教文字算術,還教手藝技術,小孩到了學校後,會先有四年的基礎教育,在這個時間,學習認一些基本字詞,懂一些基本的加減乘除,四年之後就可以根據興趣李相來學什麼技術了,當然,現在卻越也只有務農、造船、紡織、器械等一些基本科目,老師也只是在這方面有些經驗的人,說不上什麼行家,更說不上什麼大師。
但這對一般的老百姓也已經足夠了,此時還很少有人會想,要在某項事業上做出什麼成就,更多的人,也就是想要有門能吃飯的手藝就行了,他們將孩子送到各個行業去做學徒,為的,也就是這個。
難民 (上)
第一百二十七章難民 (上)
在卻越經過七年的學習,只要合格,就可以根據學習成績進入各個行業,當然這一點還只是傳說,不過因為楊毅一直表現出來的信譽,也沒有人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
而除了這個,還有針對各個階層的醫療也很令巨崗人心動,不管在什麼時候,看病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都是件大事,一般的小病也就罷了,大病,也就罷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若真是不幸的得了什麼治不好的大病,一般就是放棄治療,好吃好喝的過上幾天,然後也就是等死了。就怕得了那種不大不小的病,看起來,那種病是有治癒的希望的,可是偏偏不是一句話的事情,那時候,全家砸鍋賣鐵,若是真治癒也就罷了,若最終還沒能治癒,那可不是悲慘能形容的了,在和平時期,賣兒鬻女的現象,大多由此產生。
但是卻越現在卻有了針對此的醫療保證,當然不是對每個人都負責全部的醫藥,不過卻會根據功績、工作年限、家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