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可以說是楊毅最真心實意的一次感謝,若是在現代,這兩個字不算什麼,真這麼說出去,說不定還有裝13的嫌疑,但在這個有著真實功夫的世界裡,在她本身也是習武多年的情況下,這兩個字,無論她是否能從中體會出什麼,最起碼,夏卓敬的用心都是好的——無論他的用意是什麼。
“定之要為我經營地方,我卻沒有什麼能送與定之的,也只有這兩個字,算是我多年體會。”當下,他又把自己的一些理解說了一遍,真的來說,他的這種解釋絕對沒有現代武俠小說中的詞句來的誘人高明,但楊毅此時可以說已經把這個身體原有的功夫融會貫通了,這些天她在這上面也從不敢懈怠,現在再聽夏卓敬這麼一講解,自然是更有體會。
林青山在和高強分析夏卓敬,夏卓敬在給楊毅講解功夫,這一年的賽龍舟,可以說是少了兩個主客,但是這些對於斥丘的平民卻沒有太大的影響,雖然很多自詡為有才華的人很有些遺憾,但是一般的民眾,對這一天的要求只是熱鬧好看就好,因此,在這個時候斥丘城內還是一片的歡騰,不時的,還能看到煙火在空中綻放。
斥丘如此,渝州下轄的其他縣城當然達不到這個程度,但在此時也都是歡天喜地的,不說煙火表演,家家戶戶卻是都要蒸粽子,炸菜角麻葉的。
這粽子有甜的也有鹹的,有放肉的也有放棗放花生的,香香甜甜,再配上焦焦脆脆的麻葉,孩子們最是喜歡,孩子們高興,大人們在這個時候也會避免生氣,因此真是家家開心,戶戶如意。
而在這個時候,和渝州緊鄰的門州川北,則陷入了恐慌,蝗蟲,鋪天蓋地的蝗蟲,在下午的時候還只是少量的,而到了晚上,則幾乎是滿天滿地的蝗蟲。
今年沒有什麼大的天災,算得上是風調雨順,稻子的穗都結的滿滿的,眼看豐收之日可見,卻突然間出現這樣的災難,人們看著那在薄薄的月光下湧動的黑影,只覺得一片絕望。
“天老爺!天老爺!給條活路吧!”
有人發出這樣的淒厲的喊聲,更有的在啞然的喃喃:“縣太爺不是說是謠傳的嗎?不是說是謠傳的嗎?”
蝗災 (上)
第四十一章
仁和十四年五月初五,蝗災在門州全面爆發;
仁和十四年五月初六,蝗災蔓延到渝州;
仁和十四年五月初八,蝗災在斥丘顯露端倪;
……
仁和十四年五月初十,遠在京城的豐慶帝終於得到了有關蝗災的訊息,屆時,蝗災已經在南部四州吞噬一空,沒有任何準備的民眾,只能無力的用網、用家禽進行絕望的抵抗,而這種抵抗也是要偷偷摸摸進行的,因為,蝗興則皇興!
因為讀音近似,在碰上那種深信天命或者對自己太過不信任的皇帝的時候,這一句令無數的平民百姓顛沛流離的話就會出現,豐慶帝雖然說不上多麼有自信,但是他知道,在這個時候他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否則,這種蝗興帶給他的只是滅頂之災,但是他無能為力,在他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南部四州已經糜爛,而他的這個訊息,甚至不是由各級官府層層上報而來的。
“方搏,祖宗的基業怕是真要敗在朕的手中了。”
仁和帝仰著頭,單手放在自己的左眼上,嘴角充滿了苦澀,蘇方搏立刻跪了下來,頭抵在地上:“陛下!”
這一句充滿了悲鏹,一時之間,他也不知道要說什麼,他家三代朝臣,就算再單純,也知道下面會面臨著什麼,他暗暗的吸了口氣,才道:“還請陛下振奮,滿朝上下還有諸多忠臣,我大趙朝養士兩百年,民心向趙,陛下只要振奮精神,剷除惡賊,必能中興!”
仁和帝沒有說話,中興這句話,他在早年是信的,在他還是一個皇子的時候,他也想著中興大趙,重振祖宗基業,他想著,他只需要勵精圖治,只需要真心愛民,只需要任用賢臣,他就能被四海敬服;只要他不貪圖美色,只要他不荒廢朝政,他就能做一箇中興之君,他就能把這大趙朝的國祚再延續兩百年!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登基十四年,沒有漏掉過一次早朝,沒有令自己喝醉過一次,他幾乎批閱每一個送到他手中的奏章,就算對宮中的一個侍衛,他都溫言相對,為的,就是能從對方嘴裡更清楚的知道民俗民情。
登基十四年,他只有六個孩子!只選過一次秀!
他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可是,回報給他的卻是這麼一個結果。
無力迴天,此時,他所能想到的,只有這四個字。
“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