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上面做一個微雕、微刻。
傅佩榮:你說得沒錯。美國有一位作家,叫做梭羅,他寫過《瓦爾登湖》那一本書。梭羅一個人住在瓦爾登湖畔兩年零兩個月,當地很多農夫很好奇,這位哈佛大學的哲學系畢業生怎麼跑到湖邊來住呢?有時候他到農村去買一些工具,別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湖邊不覺得寂寞嗎?他怎麼回答?他表面上說“不會的”,心裡想的是莊子的話。他說:整個地球在宇宙裡面是一個黑點,在黑點上面你問我,我們距離很遠,寂寞不寂寞,這不是笑話嗎?所以你看,莊子的書能夠影響到外國人了。也就是說,在空間上要化解各種相對的觀念,不要羨慕別人地方大,或者有各種裝置,不要羨慕這些。
主持人: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您說大鵬鳥飛上九萬里的高空和作為一個小麻雀,其實也就差不太多,空間上並沒有任何的限制。
傅佩榮:對,這一點非常好,為什麼呢?這一點正好碰上莊子研究的核心問題。註解《莊子》最有名的是郭象,郭象註解《莊子》有一個敗筆,就是你剛才所指出來的:大鵬鳥當然要飛得高,飛得遠;我是小麻雀,我本來就在地上跳,這叫各施其性。但是不要忘記,莊子說的是比喻,他是說,每一個人生下來都像魚一樣,需要水,不能離開水;但是魚可以變成鳥,代表人的生命很神秘,很特別,它可以轉化。從魚變成鳥,變成鳥只需要空氣,空氣對人的限制絕對少於水對魚的限制;鳥可以飛了,飛到九萬里以後,完全不用動了,因為浮力已經夠了。所以,莊子是要用這個比喻,說明每一個人都有向上提升、轉化的可能,即從身到心、到靈這一層層上升。這是第一個超越,就是相對的空間可以化解。
第二個是時間上。譬如,某某人活到###十歲高壽,而這個孩子夭折了。莊子怎麼說,他說,高壽跟夭折根本不需要去分,你再高壽能比一隻烏龜活得久嗎?
主持人:那當然比不上了。
傅佩榮:是啊,他說,你再高壽能夠比得過一棵樹木嗎?
主持人:那更比不上,樹很輕易能活過千年啊。
傅佩榮:你說得沒錯,所以莊子要我們突破時間的限制。我們也知道,在時間的過程裡面,如果你善用時間,一天就是一年;你如果珍惜時間,人的生命的時間分為客觀的時間跟心理上的時間,往往我們最快樂的那一剎那,那一剎那就是永恆一樣的。不過,像平常有人說的度日如年,這種說法也不乏存在。莊子突破時間限制,為的就是提醒我們:不要在乎時間長跟短。他經常嘲笑彭祖,活了八百歲,又怎麼樣,還不是結束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的是,怎麼樣在短時間裡面讓我們的智慧可以得到覺悟的機會。這是第二個,時間限制的超越。
主持人:那麼對第三個限制的超越是什麼?
傅佩榮:第三個就是,談到人在世界上義、利的分辨。“義”就是該做的事,“利”就是利益。
主持人:有的人是捨生取義,有的人是見利忘義。在義、利方面,莊子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傅佩榮:他認為,兩者都要超越。我們平常說讀書人好像比較高尚,莊子認為不然。他說,一般人去追求利,每天累得要命;讀書人求名,每天也累得要命,都不好。甚至,他認為聖人也不好,聖人每天為天下人煩惱。因此,凡是你為身外之物煩惱的,都不好。可見,莊子是這種想法,他說,義、利二者都要超越。否則,你活在世界上,總是會感覺到有所不足;一旦感覺到有所不足,你就有問題了。因為人的生命來自大自然,最後迴歸於大自然,沒有不足的問題;有不足來自偏差的觀念,帶著偏差的慾望。
主持人:這一點我們今後要好好地跟大家說說,因為很多人的煩惱都是從這兒來的。那麼,第四個限制的突破是什麼?
傅佩榮:第四個就更重要了,即突破生死的限制。
主持人:要說到生死,現在每一天都有很多人要面對死神,面對病魔,這都是生死的問題在困擾著大家。莊子的基本觀點是什麼呢?
傅佩榮:他的基本的觀點是兩個字:人活著就好像“弱喪”。“弱”就是身體虛弱的弱,代表年輕的時候;“喪”就是離家出走。莊子居然把我們“現在活著”當作離家出走,那死了呢?叫做回家。這樣一想的話,好像死亡沒有那麼可怕了。
莊子何許人也(4)
主持人:過去經常會有這種比喻,人死了,說是送什麼人回老家,是不是從這兒來的?
傅佩榮:說得沒錯,我們從《莊子》裡面可以得到許多古代的成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