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了聲音說道:“但父親你也絕對不能向朝廷如實奏報上海的事,只能是先把吳健彰賣國通夷的罪名坐實,讓朝廷和皇上覺得洋人炮打吳淞口是因為吳健彰通夷賣國,認定是吳健彰祖孫引洋人進黃浦江,然後再把洋人的外交照會遞交給朝廷,朝廷和皇上才只會更恨吳健彰祖孫,不會責怪於你。”
“先讓吳健彰坐實通夷賣國的罪名,然後再把洋人的外交照會遞交給朝廷?”翁心存複述了兒子建議的重點,又疑惑問道:“這麼做有用嗎?”
“絕對有用。”翁同龢很是自信的說道:“父親你可以想想,只要朝廷和皇上認定了吳健彰祖孫通夷賣國,那麼再聽到洋人炮打吳淞口的訊息,還有洋人搶走吳健彰祖孫的訊息,最後再看到洋人要求朝廷承認吳家祖孫無罪的什麼外交照會,朝廷和皇上能不認定這一切都是因為吳健彰祖孫賣國求榮導致?又怎麼還會讓你背激怒洋人這個罪名?”
盤算了一下,翁心存發現兒子這個建議確實可行——只要先給吳健彰祖孫扣上通夷賣國的罪名,那麼先入為主之下,朝廷和咸豐肯定會認為洋人炮打吳淞口和揚言宣戰都是因為吳健彰祖孫賣國所致,不會再怎麼責怪自己。所以點了點頭後,翁心存也是壓低了聲音,問道:“那具體怎麼做?”
“請父親馬上寫一道奏章,聲稱說你在上海查訪發現吳健彰祖孫與洋人勾結極緊,還暗中唆使洋人以堅船利炮逼迫我大清朝廷向洋人讓步,甚至還有把上海獻給洋人的打算。”翁同龢的聲音十分陰狠,道:“總之就是往狠裡說,然後用六百里加急立即送往京城呈交軍機處,再然後朝廷不管是收到什麼奏報,都只會認定是吳家祖孫勾結洋人所為!”
翁心存不再說話,又盤算了片刻後,翁心存直接披衣起身,徑直走到書桌旁邊提筆寫摺子,翁同龢又趕緊提醒道:“父親,這道摺子不能直接送進軍機處,要先送給通政司再轉遞軍機處,讓越多的京官知道這件事越好,京城裡有的是閒著沒事幹的清流言官,聽到了這麼重大的訊息,自然會給我們幫腔幫忙。”
翁心存再次點頭,又隨口說道:“你也別閒著,替筆給你的兄長寫道書信,讓他在京城裡多聯絡一些御史言官上表彈劾吳健彰,直接告訴他,彈劾吳健彰的人越多越好。”
翁同龢含笑應諾,暗暗佩服父親的手腕伎倆——因為翁同龢的兄長翁同書雖然只是一個六品京官,卻偏偏是在閒官刺頭最多的翰林院擔任編修,讓翁同書出手聯絡御史言官彈劾吳健彰,那麼彈劾奏章自然是要多少有多少。
第二十七章 事件進展
如吳家祖孫所料,儘管已經把軍艦開進了黃浦江和開槍示了威,但這些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上海租界的進出口貿易,救出吳家祖孫的第二天早上,西方諸國的大小商船照樣停靠到了碼頭上裝貨卸貨——當然,為了安全起見,洋人軍隊也全副武裝的到了碼頭站崗設卡,防範上海守軍出城襲擊。
各國領事完全是白擔心,只有幾百綠營兵的上海守軍除了只會趴在城牆上向碼頭張望外,壓根就沒有一個人敢出城和洋人交戰,縣城四門緊閉,城外的大小店鋪也基本上都已經關門歇業,住在城外的百姓也幾乎都沒敢怎麼出門,路上行人寥寥無幾,全沒了往日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
還好,老吳家的幫會打手劉麗川還算得力,威逼利誘好歹還是弄來了兩百多工人在碼頭上接活,西方商船才不至於連裝貨卸貨的工人都不找到,上海碼頭也因此勉強還能維持部分正常運轉。
讓劉麗川和吳超越都十分震驚的還是吳健彰所預言的關稅徵收情況,儘管昨天才把吳家祖孫從清軍手裡救回來,但是當吳健彰與西方各國的公使領事交涉,要求各國商船繼續向交納關稅時,布林布隆和阿禮國等人竟然都一口答應,同意讓吳健彰繼續向他們國家的商人繼續徵稅。
當然,唯利是圖的西方商人並非也沒有想過就此賴掉關稅,就連已經和吳超越簽了合同準備合資建廠的英國商人比利,也跑到阿禮國的面前反對讓吳健彰繼續徵收關稅,然而阿禮國卻直接告訴比利道:“我親愛的比利先生,現在賴掉關稅只會讓你一時受益,但是長遠來看,卻會讓你受到巨大的商業損失,因為一旦取消了關稅,肯定會引發各國商人的惡性競爭,於市場穩定十分不利,你是希望在一個動盪無序的市場裡經商盈利?還是想在一個穩定有序的市場裡做生意?”(史實,歷史上的阿禮國可真是這麼說這麼做的。)
外交許可權更大的法國駐華全權公使布林布隆和阿禮國的看法一致,還有美國領事祁理蘊也認為應該維護中國的市場穩定和將來開拓更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