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部分(第3/4 頁)
的動靜瞭如指掌,甚至還成功探得了吳軍為了騰出船隻運兵而沒有攜帶太多糧草的重要情況,可因為不敢與吳軍野戰的緣故,載齡和王佔魁等清軍文武卻始終沒敢出動一兵一卒稍做牽制,只能是一邊趕緊派人北上向寧遠城和錦州報警,讓寧遠和錦州的清軍趕快做好迎戰準備,一邊眼睜睜的看著吳軍主力登船北上,去切斷他們與瀋陽後方的直接聯絡。
託了主場作戰的福,山海關發出的警告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先後送抵了寧遠和錦州,結果兩地清軍都是心驚膽戰,趕緊手忙腳亂的做各種戰前準備,還在南下路上的清軍各路援軍收到訊息後也是加緊腳步,急匆匆趕到寧遠或錦州城中駐紮助戰,不敢在路上浪費時間,給吳軍以圍城打援的機會。
關鍵時刻,運氣又站到了清軍一邊,對遼東灣水文極不熟悉的吳軍水師還是在保護著運兵船隊越過了葫蘆島後,才透過實地探察愕然發現自軍有所失策因為大小淩河河水帶來的泥沙淤積,小淩河入海口附近已經變成了大片淤泥淺灘,極不適合運兵船隊靠岸登陸,吳軍船隊很難按照原訂計劃在錦州西南十里處的螞蟻屯登陸,也沒辦法把螞蟻屯當做攻打錦州的主營地建設。
所以沒有其他辦法,吳軍船隊只能是臨時調整計劃,在周邊海水最深的錦州城正南面四十里外的天橋場一帶登陸,修築臨時碼頭和建立營地以便囤積糧草,既浪費了寶貴的奇襲時間,又被迫分兵留駐天橋場,保護碼頭和糧草,無法按照原訂計劃把所有作戰力量用於攻打錦州城。錦州清軍也因此多獲得了至少兩天的備戰時間,乘機在錦州城外挖掘了一道壕溝,引入小淩河水保護城池,再次增加了吳軍的攻城難度。
還好,即便如此,吳軍仍然還是在實力方面佔據絕對上風,初步探察基本確認,包括新近從後方趕來的援軍在內,錦州城裡的清軍數量也只在六千左右而且武器裝備也果然不如山海關清軍那麼精良,所以江忠濟依然還是放心帶著主力北渡小淩河,到了錦州城的正北面建立營地,著手準備發起攻堅。吳軍水師則按照原訂計劃南下,返回秦皇島運糧北上,供給前線作戰。
在此期間,吳軍和清軍之間雖然一直沒有正面交鋒,然而雙方的斥候細作都在努力探察對方情況,吳軍的各種安排佈置也不斷清軍斥候送報到錦州、寧遠和山海關登地。結果得知吳軍被迫在遠離錦州的天橋場登陸囤糧後,總理遼西戰場的清軍主帥載齡不由有些驚喜,說道:“好機會啊,吳賊被迫在天橋場囤糧,那裡距離寧遠不是很遠,我們的寧遠軍隊完全可以派遣輕騎偷襲他們的糧倉,燒掉他們的糧草啊?”
“怕是沒那麼容易。”副手王佔魁潑冷水,說道:“吳賊的戰場經驗遠在我們之上,不可能不會防著我們偷襲他們的囤糧地,我們貿然出兵偷襲,怕是隻會凶多吉少。”
很有些軍事天賦的載齡看著沙盤不說話,盤算了許久後,載齡突然吩咐道:“給寧遠的瑞常去一道命令,叫他派遣兩個營的兵力北上,到連山堡那裡去建立一座營地。”
“載制臺,為什麼要這麼做?”王佔魁很是奇怪的問道:“先不說連山堡是前朝留下來的營壘,堡牆早就垮得差不多了,短時間內很難建起堅固營地。就算我們可以迅速修建起一座營地,也只會是適得其反啊?吳逆賊軍看到我們在那裡立營,肯定馬上知道我們是想打天橋場的主意,只會對他們的囤糧地保護得更嚴密啊?”
“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載齡答道:“我就是要吳逆賊軍知道,我是準備打他們糧倉的主意,逼著他們加強對糧倉的保護,甚至引誘他們出兵攻打連山堡,如此一來,我們的錦州守軍就可以輕鬆一些,更有希望堅持到冬天來臨。”
“制臺高明。”王佔魁恍然大悟,讚道:“沒錯,看到我們在連山堡建立營地,吳賊那邊是得怎麼都要加強對天橋場的保護,或者是直接出兵把我們的軍隊從連山堡趕走,這樣一來,我們等於就是用兩個營的二線兵力,牽制住了幾千人的吳賊精銳。”
載齡微笑點頭,承認這就是自己的真正目的,心裡卻又想起了吳軍建立在秦皇島的主糧倉,心中暗道:“如果能在秦皇島這裡做點文章就好了,秦皇島這裡如果得手的話,說不定可以扭轉整個遼西戰場的戰局啊。”
或許是註定要讓載齡特別留意到吳軍的秦皇島糧倉,命令發出去的第二天,清軍斥候又探得訊息,發現此前回到秦皇島的吳軍船隊在裝載了一批糧草後,已經再次在吳軍水師的保護下北上趕往錦州前線。而情況報告到了載齡的面前後,載齡不由再次心動,暗道:“吳賊的水師又走了,現在山海關南面就是朱洪章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