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頁)
便接著安慰道:“大人,國家有事,正是您建立功業之時,只要兢兢業業三五年,別說知府,就是布政使也不在話下。”戰爭是官員飛快晉升的階梯,對於純文官來說也是如此,當然前提是一直不犯錯誤,把上峰交代的事情辦好。
只見那李縣令搖頭笑道:“老夫不圖升遷,只求能為抗倭大業出一份綿薄之力。”說著卻又按耐不住的問道:“我下一步該怎麼辦?”
“給新任知府大人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沈默輕聲道:“從此以後你們就是唇齒相依,一榮俱榮了……而且他既然身負重任而來,權柄自然重於一般知府,您應該首先調整好心態。”
李縣令點頭道:“不錯,具體呢?”人就是這樣,一旦信服之後,便容易產生依賴心理,懶得自己動腦子。
沈默心說‘可算繞到這了。’便一臉平靜道:“既然和府尊大人一損俱損,那他的麻煩大人就不能不管啊!”
“他有什麼麻煩?”李縣令說完便恍然道:“城外的難民!”
“先生英明,”沈默先讚一聲,又沉聲道:“府尊大人身負眾望,必然為中樞矚目,一旦難民處置不當,難免會影響他在朝中大員心中的形象,他必然會對先生不快。”說著單拳輕輕一握道:“反之如果先生把這件事處理好了,讓府尊大人臉上貼了金,想必他一定會投桃報李的。”
李縣令面色陰晴不定的尋思片刻,終於沉聲道:“好吧,開倉放糧!”說著從座位上站起來道:“拙言你慢用,本官現在就出城面見府尊大人!”
“不是不合規矩嗎?”沈默一臉奇怪道。
“你都說是特殊事情了,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李縣令揮揮手,便快步往二堂去了。一面走還一面高聲下令道:“擊鼓升堂,本官有要事佈置!”
望著他匆匆離去的身影,沈默長舒口氣,他這番苦心勸說,其實不知是為報答李縣令的知遇之恩,更重要的是,是他想幫幫城外的難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說殷小姐便從外埠調來了數船糧米,散發給難民;比如說長子每天從城上往下系飯糰子。而沈預設為,他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夾一筷子牛肉,細細的品嚐起來,他滿足的閉上了眼睛。
--------------------------------分割----------------------------
節前有點大忙忙的,不過更新還是不能少,今天還有兩章,票票啊……
第一一六節 新任知府 (中)
李縣令出城之後,很快帶回了知府大人的命令,開啟義倉施粥,但不許一個難民入城。。
當看到會稽縣轉來的諭令後,呂縣令還有些不當回事,氣呼呼道:“這個老不要臉的,大人還沒離開紹興城呢,就忙著去巴結城外那位了。”恰好他閨女婉兒進來,見爹爹一臉氣憤,便問道:“什麼人惹爹爹生氣了?”
呂縣令也不瞞她,就把事情的經過講清楚,末了憤憤道:“人都說人走茶涼,李老頭這是人未走,茶先涼!”
呂婉兒卻勸他道:“孩兒知道父親心裡發堵,這兩日一直心情不好,連帶政事也荒了,老府尊寬厚,您這樣做沒什麼大礙。可有道是‘一個將軍一道令,一個神仙一道法。’萬一那新任府尊是個雷厲風行的主,父親再這樣攜帶下去,給他留下個壞印象的話,日後差事可就難做了。”
呂縣令想想也是,朝女兒不好意思的笑道:“連李老頭都想明白的事兒,我卻還在這糾結,實在是不應該。”便打起精神,也安排山陰縣開始放糧。
有了維持生命的糧食,災民的情緒終於暫時穩定住了。到了二月二十七,府尊大人入城這天,總算沒出什麼亂子。那天一早,沈京便來找沈默去看府尊入城,沈默卻沒興致,他最近比沈先生在的時候還要忙……大半天時間溫習功課,小半天時間鑽研從李縣令那裡弄來的兵書地圖,戰爭年代嗎,學點這個總是有用的……雖然上不得戰場,但躲在後方當個狗頭軍師還是可以的。
只是兵書上有許多無法參悟的地方,他覺著自己得找個人請教一下,於是乎想起了徐渭……記得那次在他家聽他們幾個胡侃,聊得最多的便是兵法,徐同學好像還是蠻懂的。
去徐渭家一問,果然沒有他不懂的地方,只是在回答了三個問題之後,任憑沈默再三詢問,他便高低不答了。沈默正納悶呢,便見徐渭一個勁兒的摸肚子,這才恍然——原來自己還欠著他三頓飯呢。
只好領著得意洋洋的徐渭,去一家乾淨的飯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