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部分(第3/4 頁)
義說:“皇家銀行前身兩家票號,吸取的存款,加上開出去的銀票。足有六億六千萬兩之多。”
“那麼咱們現銀還有多少?”
“兩億兩上下。”說出這個數字,王崇義自個也感到精神一振:“原先日昇隆五千萬,匯聯號一個億,咱們又說服鹽商們追加了兩千萬。”
“兩億兩,按說是夠了,要不咱們也不會接這個燙手的山芋。”張四維故作輕鬆道。
“前提是不發生全國性的擠兌。”王崇義嘆口氣道:“一個上海三千萬都擋不住,要是南京、蘇州、杭州、福建、廣州、乃至北京、天津、太原、濟南、成都……同時都擠兌的話,兩個億很快就見底。”
“這種恐慌,應該不會持續太久吧。”
“但願如此。”王崇義道:“但也不能大意,關鍵是當機立斷,把發生擠兌的地區穩住,尤其是上海,撐得住,人心就能穩下來。”頓一下,又有些氣餒道:“可上海豈是容易穩下來的?這座大明的經濟之都,彙集著全國三分之一的財富,得調集多少銀兩過去。才能填上這個窟窿啊!”
“從別處調的多了,怕是各省的大掌櫃會不同意。”張四維沉吟道:“這種風聲鶴唳之際。各省都是現銀為王,又怎會拿出銀子賙濟上海呢?”
“子維說的太對了。”王崇義道:“其實各地的銀根都不寬裕,自保尚且不暇,豈能指望他們支援上海?所以咱們還得另外想輒才行。”
“我待會兒去赴宴,希望能說服那些大鹽商注資。”張四維道:“昔日他們不是想入股日昇隆麼?今次我就開這個方便之門。不愁他們不解囊。”
“也不能光指望他們,那都是些把錢看得比命重的傢伙,見形勢不好,肯掏多少錢還不好說。”王崇義道:“咱們還得靠自己。”
“這是整理,你有什麼主意?”張四維點頭道。
“一是收縮投資,想盡一切辦法回籠現銀。”王崇義道:“同時還得盡力說服那些大戶,只要他們不拆臺擠兌。零星散戶,力能應付,無足為憂……而且大戶人數少,應付起來也有頭緒。只是我們得多出點血。”
“還有一點,我要趁著這個機會,把那些屁股不乾淨的掌櫃大掌櫃撤換一遍。”張四維已經有了頭緒,又露出昔日首輔的殺伐決斷之氣。
“這個麼……”王崇義一臉難色道:“大戰在即,還是穩定第一吧。”
“理是這個理,”張四維冷冷道:“但必須是聽我號令的,對於那些抗命不遵、自作主張的,必須嚴查嚴辦。”
“我曉得了。”王崇義不再有異議。
“做生意和進賭場的道理是一樣的,‘賭奸賭詐不賭賴’。不卸排門做生意就是賴賬,我們丟不起這人,也承受不起砸了牌子的後果。”張四維沉聲道。“面子就是招牌,面子保得住,招牌就可以不倒。只要招牌不倒,多大花費我們都能印出來。這一條是總則,舅舅,您一定要記牢。”
“是,我懂。”王崇義點頭道:“那麼上海照常營業?”
“當然照常!”張四維道:“拖不得,拖一天就危險一天。你連夜趕去上海,拿著賬冊和那些大戶一家家的溝通,請人家放心,我們可以提高利息,只要他們暫且先不提款,待我們週轉過來。”
“那子維準備去哪?”
“說服那些鹽商後,我準備進京。”沉默了好一會兒,他又道:“我要向皇帝求援,都是他拿走那五千萬兩惹出的禍端,總不能跟沒事兒人似的!”
“這是正理!”王崇義讚許的點頭道:“皇家銀行有皇帝的一半,況且真要倒閉了,天下立馬大亂,他不管也得管。”
~~~~~~~~~~~~~~~~~~~~~~~~~~~~~~~
王崇義預備出發時,正碰上上海來求援的王本昌,這是他的本家侄子,不能不見。
“叔父,您去上海坐鎮,我們心裡就踏實多了。”王本昌一臉諂笑道:“不知您帶了多少現銀過去?”
“一千萬兩。”王崇義也不瞞他。
“一千萬……”王本昌不禁有些失望,小聲道:“太少了吧。十家支行一分,杯水車薪啊。”
“你還指望多少?上海的訊息已經傳到這裡,揚州也開始擠兌了。”王崇義黑著臉道:“各地都在嚴陣以待,你讓我怎麼賙濟,難道要顧此失彼麼?”
“可是沒有真金白銀,咱們如何渡過難關?”
“靠樹立信心。”王崇義沉聲道:“把信心建立起來,皇家銀行就還是金字招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