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這裡的達人,可以解釋為相對於聖人的人——能夠通明(理解甚至實踐)聖人之道的人。
不同的思想傳統會把相同的語詞充填出趣味和價值全然悖反的意義來。在道家那裡,達人便成了“順通塞而一情,任性命而不滯者”(晉葛洪《抱朴子?行品》)。較之於儒家的論述,這又抽象了些,若要理會某人稱得上、稱不上是個達人,還得先把“性命”的意思通上一通。
在不同的作家筆下,這個詞的使用也會有南轅北轍的意義。賈誼《鵩鳥賦》裡的“達人”,所指的應該是性情豁達之人,起碼是跟著莊子所謂的“至人”行跡前進者。但是到了楊炯替《王勃集》作序的時候,用起“達人”來,所指卻是家世顯貴之人了。
孩子們嬉戲之時,張容偶爾會冒出來這麼一句:“你看到我的那個‘達人’了嗎?”我猜那是一隻小小的“哈姆太郎”或者“彈珠超人”。有時,哥哥也會這樣跟妹妹說:“你可以不要再彈琴了嗎?你會吵到‘達人’——他正在休息。”這就表示,無論是“哈姆太郎”或者“彈珠超人”都是哥哥自我投射或認同的物件。但是我一直無緣拜識——究竟哪一個小東西是“達人”?
直到有一天,我看著張容作業簿上歪斜彆扭的字跡,忽然感慨叢生,便問他:“你不喜歡寫字,我知道;可是你要想想,把字寫整齊是一種長期的自我訓練,字寫工整了,均衡感、秩序感、規律感、美感都跟著建立起來了。你是不是偶爾也要想想將來要做什麼?是不是也就需要從小訓練訓練這些感受形式呢?”
“我當然知道將來要做什麼。”
“你要做什麼?”
“我要做一個‘達人’。”
“那太好了。你要做‘樂高達人’、還是‘汽車設計達人’、還是‘建築達人’都可以,但是要能幹這些事,總要會畫設計圖罷?要能畫設計圖,還是得手眼協調得好罷?(以下反正都是教訓人的廢話,作者自行刪去一千字)是不是還要好好寫幾個字來看看呢?”
“不用那麼複雜吧?”
“你不是要做‘達人’嗎?”
“對呀!太上隱者的‘答人’,你不是會背嗎?”他說,表情非常認真。
據說有唐一代,在終南山修道不仕的真隱者沒有幾個,但是太上隱者算是一個,因為他連真實的姓名都沒有傳下來。那首《答人》詩是這樣的: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張容認為如果能夠不用上學,天天這樣睡大頭覺,生活就實在太幸福了。這一天我認識了他的另一個自我:“答人”。的確,那是一隻玻ё叛劬�此剖�諸��男」�誹�傘�
“不要吵他,”我嘆口氣,扔下那本鬼畫符的作業簿,悄聲說,“能像‘答人’這樣幸福不容易。”
“是我彈琴給他聽,他才睡著的。”妹妹說。
27。留名
金埴,字苑孫,號鰥鰥子,浙江山陰人。他的祖上是明代仕宦之家,父親還幹過山東知縣。金埴自己也是一位詩人,功名不遂,終其一生不過就是個秀才,以館幕謀生,十分潦倒。但是從他所留下來的筆記《巾箱說》、《不下帶編》可以見出,他是一個典型的讀書人,最足以稱道的,是曾經應仇兆鰲之請,為仇氏所著的《杜詩詳註》做過文字聲韻方面的校訂工作。而所謂落寞以終,並非主觀上多麼侘傺不堪,反而有一種惹人惋惜的恬然。
由於先父在日常讀《杜詩》,也總是注意跟杜詩流傳相關的故實,我還在大學裡唸書的時候,一日父子倆說起仇兆鰲注杜詩的點點滴滴,提到了這位連“掛名共同著作”的待遇都混不上的詩人,我帶著些訕笑的口吻,說金埴“老不得意,動輒抬出箋註杜詩的功德來說道,像是老太太數落家藏小古董。”先父卻從另一個角度對我說:“能夠埋頭在杜詩裡做些小活兒,這樣的人,也算‘立言’了,有些及身可享的功德也未必能比得的。”
承這幾句庭訓,我對“埋名”二字有了不同的體會——早年從小說裡見“隱姓埋名”,總覺得那是“俠士高人幹些劫富濟貧的勾當”所必須的掩護;要不,就是行止之間刻意放空身段,以免徒惹招搖之譏。可從未想過心懷坎壈、際遇蹭蹬,卻能埋頭在俗見的功利之外,為值得流傳的文字做些有益於後世讀者的服務——而且決計不會分潤到任何名聲。
在已經成年之後才能體會這種跟基本人格有關的道理,我自己是覺得太遲了的。總想:不論是不是出於悟性之淺,或者是出於根器之濁,自己不論做什麼,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