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第3/4 頁)
那二十個裝有微生物的玻璃容器安然無恙,玻璃容器裡的藍色液體,在手電筒燈光的照射下,散發出一種妖冶的美麗。
看到這一幕,楊開頓時放下心來。
他就說麼,一個被鋼化玻璃困住的小甲殼蟲,怎麼可能會進化到現有體積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想想都是個天方夜譚。比上海茶館裡,那個動不動就是三頭六臂,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唱戲胖子還不靠譜。
有了臺階下,楊開原本緊繃的神經,頓時就輕鬆了許多。對隧道盡頭的獨眼龍和九筒做了個安全的手勢,他便一步步的走向了水窪。
軟梯只有五六米高,楊開估計自己十秒鐘不到,就能爬上去。
“獨眼龍,你怎麼沒去保護華教授,陳老闆他們?”走到軟梯下,楊開意外的看到了端著狙擊步槍的獨眼龍,便笑了笑問道。因為軟梯上有燈光,所以出於省電的目的,楊開熄滅了手中的電筒,將它一把揣在了腰上。
“前面有趙勇德,短時間內不會出事,相比之下,我覺得還是這裡危險些。”獨眼龍淡淡的答道。
“放心吧,沒危險。”楊開說完,雙手如鷹爪般扣上軟梯,腿腳一跳,整個身體便登了上去。
可就在這個時候,金屬蜂巢裡,那個被九筒取出來又放回去的玻璃容器,突然從下往上,咕嚕嚕的冒出了一串氣泡。
氣泡原本只有米粒那麼大,但沒過幾秒,就變成了乒乓球大小,整個玻璃容器,就如同是一壺燒開的沸水,釋放出無數氣泡,這些氣泡仿若前赴後繼的勇士,第一批炸裂後,第二批又升了上來,源源不斷,直至充滿整個玻璃容器。
很快,玻璃容器的液麵,就下降了二分之一,就好像那些藍汪汪的液體甲烷,憑空消失了一般。
若是這一幕場景被華波濤看見了,這位老教授肯定會叫出聲來,因為這正是那些被打入休眠的微生物,甦醒後瘋狂汲取養分的全過程。
工藤智久的研究報告寫的很明確,這種不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著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一個是生產者,一個是消費者。一方面,這種微生物是以甲烷為養分,維持生長和繁衍;一方面,這種微生物釋放出的化學成分,又能轉化為甲烷,時間久了,它釋然的甲烷大於自身吸收的甲烷,那些多出來的甲烷便如水晶般一層層的包裹住它的身體,最終經過千萬年演變,形成可燃冰這種新型能源。
工藤智久的基因改造實驗,雖然初步成功了。但看到半成品恐怖的進化速度,作為科學狂人的他還是心有餘悸起來。知道它們的危害性,卻又不想將自己的心血隨隨便便的毀掉,權衡利弊之後,工藤智久只能懷著矛盾的心理,暫時封凍住這些半成品。而玻璃容器裡的藍色液體,也就是液態甲烷,是害怕這些微生物死亡,而為它們準備的養分。
但沒料到,人算不如天算,此刻,這些用來維持微生物新陳代謝的養分,卻成了它們瘋狂進化的資本。
玻璃容器裡的藍色液體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著,最終,被那灘融化成爛泥狀的微生物吸得一滴都不剩,在吸完養料的剎那,那灘爛泥開始膨脹起來……
如果楊開此刻正看著它的話,肯定會明白華伯濤的良苦用心,以及所謂的三個字方速度進化,到底有多快。
前一秒,那灘黑色的爛泥還在玻璃容器的底部,毫不起眼。後一秒,它就已經佔領了玻璃容器百分之九十的體積。
當整個容器都變成黑色爛泥的領土時,起先被楊開看好的鋼化玻璃,開始變形起來。
“咔嚓……咔嚓……”它擠的好辛苦。
連帶著那個幾十公斤重,地雷模樣的玻璃容器,都跟著左右搖晃,就像是一個喝醉了酒的不倒翁。
礦井裡的環境比之大壩,要安靜了許多。
所以這一陣奇怪的聲音,頓時就鑽進了楊開的耳朵裡。
“你們聽見什麼了嗎?”
楊開身形一滯,停在了軟梯上面。隨即抬起頭來,將疑惑的目光投向了上面的九筒和獨眼龍。
“好像……好像……”九筒皺了皺眉,像是在尋找合適的詞彙。
“好像什麼?”楊開問道。
“好像沒聽見。”九筒哈哈一笑說道,看那表情,似乎因為擺了楊開一道,顯得很自豪。
“你……”楊開瞪了他一眼,不知道說什麼好,關鍵時刻還跟自己開玩笑,有點危機意識好不好。
“等出了隧道,我跟你老賬新帳一併兒結算。”楊開罵道。
“劉醫生不是跟我算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