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第3/4 頁)
場面看,臉上掛滿了悲傷。
眾人也沒有催促張寒山,也是欣賞著火車啟動時候,窗外開始移動的場景。
楊開則是對張寒山有些佩服了。
這張寒山對問題分析透徹,舉一反三,看上去頗具華伯濤的真傳。或許正因為如此,三星堆科考出現重大事故後,國民政府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這個被軟禁的角色出山。
從現在的情況看,這張寒山果然也不負眾望,很快就發現了三星堆出土青銅器的端倪,揭發出古蜀國的文明。
如果讓一幫掛著各種頭銜的老教授老專家去考古現場的話,說不定到現在都沒有個頭緒呢。
由此,楊開想起張寒山被軟禁的原因。
張寒山原為遼寧水產學教授,華伯濤的得意門生,營口墜龍事件中,協助國民政府偷樑換柱,用幼年鬚鯨的骨骼換走了龍骸,並進行闢謠,從而矇蔽了大多數人,甚至包括自己的老師華伯濤。張寒山聰明,深居簡出,他是一個懂得明哲保身的人,這也是營口墜龍的第一目擊人全部被滅口,唯獨他活到現在的原因之一。
若是當初張寒山也被民國政府滅口的話,恐怕他們又將失去一個人才。
在這個戰爭的年代,表面上是一線軍人在作戰,其實真正比拼的,還是各個國家的科技人才。
等到火車執行平穩下來之後,張寒山收回了目光,表情看上去也比之前好些了,開始緩緩的講解起來。
當我到現場參加探討之後,立刻將視線盯在了青銅面具上,我覺得青銅面具肯定邪乎。
我以前也聽說過,某些年代久遠的古董可能會被先人下詛咒,凡是碰到古董的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不適的症狀。
不過以前我對這件事半信半疑,如今碰到這件事,再想想,心裡也有些害怕起來。擔心這件事會傳出去,影響不好,便只是留下青銅縱目面具的照片,然後令人將青銅縱目面具小心封存了起來。
最後帶著考古現場得到的一塊奇怪的碧玉殘片,去答覆請自己出山的幕後大人物戴笠。
再然後,就碰到了楊開等人。
楊開聽完張寒山的講述之後,竟然一個個的毛骨悚然起來,全身的汗毛都豎立起來。
這張寒山的講述繪聲繪色,讓他們如同親臨現場,彷彿剛剛經歷過一場超自然事件,都沉默了很長時間。
只有轟隆隆的火車聲,在車廂內來回的迴盪。
“張教授,您所說的碧玉殘片,是什麼東西?”楊開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哦,這碧玉殘片,並非一般的物事,而是古人記載東西用的帛書,在我國古代,在紙張發明之前,都是用竹簡或者是各種帛片來記載事情的,想必你們應該知道。”
眾人都點點頭,雖然他們都不知道,可是在張教授面前,也不能忒丟人了不是。
“我之所以稱呼這東西是碧玉殘片,是因為製造碧玉殘片的這種材料像帛一樣的柔韌,卻又像玉一樣的溫潤光滑,我顧名思義,便稱之為碧玉帛書。”
眾人點了點頭,等待著他說出下文。
張寒山繼續說道:“雖然帛書材料未知,但也不是一無所獲,我們在青銅面具裡,發現玉帛似乎存在一種元素週期表裡從未有過的神秘射線,擁有很強烈的放射性,這種放射性,有很大的可能性,間接導致了專家們的死亡。”
“元素週期表?神秘射線?放射性?”
九筒瞠目結舌的聽著這三個完全陌生的名詞:“張教授,這三個玩意兒是啥東西?市場上有賣的嗎?”
張寒山一陣無語,自己怎麼把九筒是一活脫脫的文盲的事給忘了呢?怎麼能聽得懂化學專用名詞呢?當下簡單的解釋了一下:“這些都是微觀世界的東西,就好像是細菌一樣,比如我們呼吸的空氣,就是由元素週期表裡面的氧氣二氧化碳氮氣等等組成的,還有我們的身體,也是由元素週期表裡面碳元素,可以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以及看不到的一切,元素週期表裡面都有他們的組成成分。”
九筒的眼珠子都瞪大了,感覺腦袋上有一堆蚊子在腦袋上嗡嗡的叫喚,他立刻用力的甩了甩腦袋,想要將這群蚊子甩掉,心想張寒山畢竟是徒弟,沒有他的老師華伯濤教授講的明白透徹。
華伯濤說的所有東西,九筒都能聽得懂,這張寒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行。
其實,這也只是華伯濤熟悉了他們這些人,對他們瞭解,所以只是說一些簡單直白的話而已。
楊開等人也被這個問題纏繞的有些暈頭轉向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